[]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859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2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一条在权力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
——摘自某历史文献
材料三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直接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展开开辟了道路
——亚特伍德《人类简史》
材料四在整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前者的口号是“返回美好的从前”,后者的口号是“向西方学习,已与西方作战”。
(1)材料一表示的是哪一革命的经过?该革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材料二摘自哪一历史文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战争有哪些影响?
(4)根据材料四,写出19世纪后期的亚洲,通过“调整和适应”成功抵抗西方侵略,并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哪个国家?这一“调整和适应”是通过该国的哪次改革实现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下图为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

材料二:1913年,亨利•福特进一步发展了制造技术……福特的设计是,一个载着零部件的传送带在一个适当的高度上以一定的速度经过工人。每个工人在传送带旁边的固定位置上从事特定的工作,这样,每钟即可装配出一个汽车底盘,而从前需要钟……在20世纪早期,世界上一半的汽车是由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随着生产的提高,汽车价格急转直下,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也能够买得起汽车了。
——(摘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1891年,白宫装上电灯时,哈里森总统一家因担心触电而不敢触摸开关,芝加哥也曾因电线绝缘较差引起过几次火警。不过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不仅因为工业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使,还因为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机器的广泛使用”得益于什么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良?
(2)材料中亨利•福特发展的“制造技术”是什么?福特成功对你有何启示?
(3)根据材料二,“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的原因有哪些?
3.
材料论述。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卷入战争的人口在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86%,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300亿美元。

请回答:
(1)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世界史内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判断题(共1题)

4.
下图是美国某总统人物传记的目录。小历同学认为该目录是描述华盛顿总统,小史同学认为该目录是描述林肯。你同意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选择题(共29题)

5.
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基本能力。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级政治家,他们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B.推翻了殖民统治C.推翻了封建统治D.赢得了民族独立
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7年3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截止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回顾人类铁路发展历史,世界上最早的铁路及火车出现在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7.
下面画中人正在对你微笑。她的脸上,因微暗的背景时隐时现,似乎为人物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使画面产生一种神奇朦胧的效果,这就是被世人津津乐道的“神秘的微笑”。这幅画是(  )
A.《蒙娜丽莎》B.《最后的晚餐》
C.《格尔尼卡》D.《向日葵》
8.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但丁的文学作品
B.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C.牛顿的运动三定律
D.梵高的绘画
9.
“l519年9月20日晨,在西班牙桑卢卡尔港,隆隆的炮声送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奇异的远航。”这次“最奇异的远航”是指
A.迪亚士船队的远航B.达·伽马船队的远航
C.哥伦布船队的远航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10.
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这主要是由于( )
A. 英国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
B. 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C. 英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 英国革命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1.设直线y=t与曲线C:y=x(x﹣3)2的三个交点分别为A(a,t),B(b,t),C(c,t),且a<b<c.现给出如下结论:

①abc的取值范围是(0,4);

②a2+b2+c2为定值;③a+b+c=6

其中正确结论的为{#blank#}1{#/blank#}

12.
图表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的一种方法。某同学学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内容后,制作了如下表格。对比有误之处是
项目内容
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开始时间
1775年
1861年
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领导人
华盛顿
林肯
共同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A.开始时间
B.重要文献
C.领导人
D.共同性质
13.
在美国的某小镇有一块独立战争纪念碑,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这个小镇是
A.波士顿B.来克星顿
C.萨拉托加D.约克镇
14.
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滑铁卢战役等事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克伦威尔
B.罗伯斯比尔
C.克莱武
D.拿破仑
15.
在世界近代史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是(  )
A.美国南北战争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
表2为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据表2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特点是(   )

①美国和德国成果突出
②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
③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
④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
观察下面图示,方框内的文字应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
C.美国南北战争
D.法国大革命
18.
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19.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20.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国际歌》,它鼓舞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为自己的解放继续战斗。这首歌诞生于下列哪一事件后?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失败
C.英国宪章运动
D.法国大革命
21.
2017年5月,39岁的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后,微信朋友圈流传这么一个诙谐的段子:说真的,姓马的都厉害,第一个是马克思(主义)改变了我的思想,第二个是马化腾改变了我的交流方式,第三个是马云改变了我的消费观念,改变人们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问世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
22.
“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到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三角贸易B.独立战争
C.南北战争D.农奴制改革
23.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风起云涌,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解决的危机分别是(   )
A.黑人奴隶制、农奴制、幕府统治
B.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农奴制
C.农奴制、英国殖民统治、幕府统治
D.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
24.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中国人向往的幸福生活,“电灯电话”这类用品出现于(  )
A.古代中国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新技术革命
25.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进步,文艺璀璨。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B.梵高——《和平鸽》
C.爱因斯坦——《物种起源》
D.列夫·托尔斯泰——《命运交响曲》
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A.
B.
C.
D.
27.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
A.英国人B.美国人C.法国人D.德国人
28.
“苹果落地”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却引发了一位科学家的思考,并促成了一项科学发现的问世。这位科学家和这项科学发现是
A.爱迪生——电灯泡
B.爱因斯坦——相对论
C.牛顿——万有引力
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29.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
30.
“任何生物如果以任何方式发生微小但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它在复杂且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就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被选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A.牛顿B.爱迪生
C.达尔文D.爱因斯坦
31.
我国已进入汽车消费的时代。追溯历史,为汽车的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发明家是
A.莱特兄弟
B.爱迪生
C.卡尔·本茨
D.史蒂芬孙
32.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⑥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⑦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⑧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序》。

    ⑨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⑩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⑪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⑫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⑬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⑮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⑯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33.
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基本能力。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级政治家,他们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翻了封建统治D.赢得了民族独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