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模拟题(2)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859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5

1.综合题(共4题)

1.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与巩固的历史。新兴的资产阶级首先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之后,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激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后,一个新的精神时代到来了,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它将欧洲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在那个时代里,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
材料二: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之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结束了,英国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材料三: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共同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它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光辉的革命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世界的曙光”指的是什么?列举那个时代里在文学领域英国取得巨大成就的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史性的转变”指的是英国历史上哪次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在“下面两个世纪里,英国能够傲视全球”?
(3)有人说,制度革新和技术革新是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请说出英国“制度革新”和“技术革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光辉的革命宣言”指的是什么?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工业革命差不多结束的时候,英国在当时煤的产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二,铁的产量占了二分之一,棉织品的产量是整个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在一起的总和。
(1)材料一反映了工业革命使英国拥有怎样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英国伦敦在历史上曾经是有名的“雾都”。1873、1880、1882、1891、1892年,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而近日来中国也遍地“雾都”。由北到南、从西到东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了国人正常的出行和生活。一时间“PM2.5”成为了关键词汇。全国上下集体出现了一种声音:我不想吸毒。
(2)材料二反映了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不利的影响?为解决
材料二中我国所出现的问题,你有何建议?
材料三一战发生后,毒气、坦克等新式武器不断被使用,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为防止伤员伤口感染,英国著名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
(3)材料三中提到的毒气、坦克等新式武器与第几次工业革命有关?
(4)请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科技与战争之间的关系。
(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出什么启示?请你谈谈人类应该怎样利用科技成果。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
——林肯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侯,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材料三、废藩置县;引进西方枝术,置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1870年设工部省,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枝师,引进先进没备和管理方法……;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请回答:(1)材料一中“一半奴役一半自由”指的是什么?材料反映了林肯什么样的态度?
(2)材料二、三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在土地问题上分别有哪些规定?在近代中国与这两个事件性质相同的改革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最能体现该事件性质的措施。(不得完全照抄材料)
(4)材料三中相关措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苏联)五年计划(1928年一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惟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为“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演说的主要意图。为此,他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综观苏美两国对经济的调整与完善过程,其手段有何共同之处?从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9题)

5.
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基本能力。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级政治家,他们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B.推翻了殖民统治C.推翻了封建统治D.赢得了民族独立
6.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7.
《大国崛起》: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最终赢得了独立。这段话反映的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D.拉美独立战争
8.
“法国有了超越欧洲所有社会的民事立法,而那时欧洲社会还保持着中世纪的法律体制,而随着法国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占领,这一切给欧洲大陆以不可思议的推动力。”这段材料是对下列哪部法律文献的肯定()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9.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B.通讯技术C.交通工具D.机械设备
10.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句解说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 18 世纪和19 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只领头羊是指(   )
A.英国B.法国C.美国D.西班牙
11.
19世纪末期,一位旅行爱好者从美国要到法国旅行,他需要乘坐下列哪一种交通工具?( )
A.汽车 B.汽船
C.火车 D.飞机
12.
明治维新后,柳生家族的一郎卖了土地到工厂去工作,二郎上了免费的学校。柳生家族生活变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 )
①废藩置县  ②允许土地买卖  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④提倡文明开化
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③④
13.
林肯代表的美国共和党1860年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这表明林肯( )
A.抗击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B.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C.废除黑人奴隶制的主张D.与南方奴隶主妥协的主张
14.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课题研究,他们搜集资料的关键词有“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下列主题最适合该课题的是(  )
A.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B.近代社会的确立
C.近代社会的动荡D.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15.
“农奴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农奴哭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解放为自由人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D.农奴仍归村社管理
16.
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段话描述的史实是(    )
A.北美独立战争B.罪恶的鸦片贸易
C.新航路的开辟D.罪恶的三角贸易
17.
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的俄国、十九世纪末的日本等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什么?
A.制度创新B.武力掠夺
C.和平崛起D.民主强国
18.
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相比,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明显不同
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
19.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甲:500℃,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乙:500℃,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丙:450℃,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丁:500℃,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20.
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开始,以后每四年一届,在以往的奥运会中,有3届因遭遇重大历史事件未能如期举行。请判断: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原因有()
A.遭遇第一次工业革命B.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
C.遭遇世界经济危机D.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
21.
世界近现代史是欧美列强解役弱小国家的历史,下列国际会议中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
①巴黎和会
②慕尼黑会议
③雅尔塔会议
④万隆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一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材料中“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指的是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经济大危机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23.
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基本能力。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级政治家,他们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翻了封建统治D.赢得了民族独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