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845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12/1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绾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潭摘录》

“(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2.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二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有人认为他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
(2)如果你生活在张謇的时代,请展开市场分析:何时进入市场最佳?是1870~1894年,还是1895~1913年?请做出判断,并扼要说明理由。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材料二 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材料三 漫画《财神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材料三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2.单选题(共18题)

4.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
A.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丝织业中心的兴起
C.富有商人积累了大量资本
D.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出现
5.
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  )
A.煤成为冶铁燃料B.水力鼓风冶铁
C.低温炼钢技术D.发明灌钢法
6.
中国传统工艺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究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
C.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D.传统工艺品市场需求不足
7.
下列关于司母戊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B.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C.属于饮食品
D.属于礼器
8.
唐时期,平民百姓所穿衣服的衣料多为(    )
A.丝质B.毛质C.麻质D.棉质
9.
从汉到唐代,封建统治者都在城市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市场交易,这说明( )
A.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B.市场交易混乱需派专人管理
C.政府对市场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D.政府通过市场管理防止税收流失
10.
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  )
A.北宋手工业的发达
B.北宋农业的发达
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D.商业的高度发展
11.
清朝长期实行禁海政策,其原因在于统治者认为()
A.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中少一耕嫁之人”
C.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D.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12.
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消费结构B.市场意识C.小农思想D.节俭习惯
13.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B.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D.其基点是努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基础
14.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降缫丝厂,采用蒸气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15.
设想你是19世纪60年代在通商口岸投资经营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可能是( )
A.重工业B.轻工业C.高科技产业D.农业
16.
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
B.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C.外商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D.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7.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说明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两大任务上,正确的主张应是
A.先独立才能富强
B.同时并举
C.先富强后独立
D.都不可能实现
1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官僚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
B.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
C.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19.
有人作了下列五幅图片比喻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果图中的“冬”代表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那么,代表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图片是( )
A.春B.夏C.秋D.冬
20.
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投资有80%、工业投资有67.1%。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C.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D.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21.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
D.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