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西大同一中高一下期模块测试历史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837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6/3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材料三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
(2)材料二中“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含义是什么?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做了些什么?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单选题(共11题)

3.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 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 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4.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    )
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③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④产生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5.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主要强调了
A.商人获利的非法性 B. 商业发展的危害性
B.农商并重的必要性 D. 以商济农的重要性
6.
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7.
15世纪中叶,有“航海家”之称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组织人对西非沿海进行探险。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受到统治者的支持
B.葡萄牙亨利王子喜欢探险
C.葡萄牙亨利王子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D.当时的欧洲王室都是航海家出身
8.
“全国性的纱荒是导致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主要导火线之一。”导致“全国性的纱荒”的主要原因是
A.飞梭的发明和使用
B.水力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
C.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
D.水力织布机的发明和使用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俏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10.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11.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的主导权
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12.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记载:“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B.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未波及中国
C.国民政府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D.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而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3.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