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816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由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院)联手制件的《国家宝藏》节目,得广泛好评。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博物馆和文物是严肃,沉重的。《国家宝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述。节目首次融合了综艺、纪录片、戏剧多种艺术形式,每期节目展示一家博物馆的3件重磅文物,用两分叙事法将文物的“前世今生”串联起来——在国宝的前世部分,由明星守护人饰演历史人物,演绎“前世传奇”深挖文物的历史价值;而与文物有着深厚情缘的普通人则为观众讲述与国宝有关的“今生故事”。《国家宝藏》节目在内容上深度挖掘文物之间的关系、文物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推陈出新,灵活运用当代人热悉、喜愛的传播方式,让文化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文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能让文化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的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国家宝藏》让沉睡的“国宝”活起来的价值取向。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开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容闳的主张政府选派学生留美的教育建议呈报到曾国藩、李鸿章的手中并得到重视。1871年6月,曾国藩、李鸿章联名上奏,拟派员设局挑选幼童赴美肄业徐图自强,1872年5月,清政府批准了留学计划。由容闳等人负责具体实施。在第一次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的时代,人们普遍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情,致使选拔工作一开始就遇到重重困难。在容闳等人的努力下,120名学生终于分四批赴美,被安排学习军事、船政、路矿、机工等。他们回国后,被分派到船政局,机器局,电报局等处任用,成为我国自己的近代工业与技术方面的第一批专家。
——摘编自胡素萍《近代社会变迁与三次留美热潮》
(1)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留学教育的特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前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留学教育的意义。
3.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以来学习西方进程简表
时期
“西学东渐”简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1895~1900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1895~1900年较1860~1895年的“观念更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学习西方的进程特点及其原因。

2.单选题(共6题)

4.
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
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D.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5.
元朝时城市里有了杂居及其他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明清时期城市里阅读小说和讲述、谈论小说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文化现象的出现
A.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B.是人们逃避社会现实的反映
C.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潮流
D.是统治阶级压抑百姓的措施
6.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
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
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7.
湖南湘阴人郭嵩焘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大使,清末被政府派驻欧洲,这被认为是大伤国体的奇耻大辱,甚至视其为汉奸一般。这反映出当时
A.对西方列强已产生了敬畏心理
B.形成了平等的外交观念
C.中国仍没有摆脱藩属外交观念
D.中国人的盲目排外心理
8.
《新青年》最初连赠送交换在内,每期只印1000本,发行6号之后,就停刊了半年。对此,陈独秀指出:“本志出版半载,持论多与时俗相左,然亦罕受驳论,此本志之不幸,亦社会之不幸。”陈独秀认为当时中国
A.思想争鸣
B.西方文化被广泛接受
C.思想禁锢
D.报刊行业竞争激烈
9.
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关注工农的利益
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