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五联盟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81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7

1.综合题(共3题)

1.

   危机,是险境也是机会。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等伴随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以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179.2万人。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同时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这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二: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农民在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这样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可以自由贸易,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由于采取了这一系列措施,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材料三:美国内战开始时,南方人口900万,其中黑奴占400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战争的—个重大转折,等于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了北方的同盟军。这场战争,不仅使黑奴成为自由人,而且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

材料四: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工人失业人数减少,国民收入不断增加等,美国恢复了它的实力。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1861年以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的原因。并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3)请根据材料三说明美国内战有什么影响?

(4)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在历史上的作用。

(5)综上所述,依据俄美的近代化历程,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2.

   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远去,但是战争所带给我们的伤痛却难以磨灭。阅读下列村料,回答回题

材料一:一战前夕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法西斯在全世界肆无忌惮的侵略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反法西斯国家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决定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但提出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1945年5月8日,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材料三: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类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伤亡人数达到了5000万,最令人震惊的是,在这5000万伤亡人数中,有近五分之一的人是因种族、宗教、政治或其他原因被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而遭到杀害的。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

(3)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会议?联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有什么影响?

(4)材料三所述的人类灾难是哪次战争造成的?

(5)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你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3.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的新热潮,美国和德国站在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但也会出现城市人口增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工厂排放的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等问题。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会到很多新的痛苦。

(1)依据材料一请写出这些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

请写出这一时期你印象最深的一位发明者和他的发明成就: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时期推动了什么新能源的利用?促使人类社会进人新时代,请问这个“时代”是指什么?

(3)结合材料二分析这里的欢欣和痛苦各指的是什么现象?

(4)面对材料二中出现的痛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

2.选择题(共17题)

4.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了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    )
A.工业化B.城市化C.现代化D.国际化
5.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参战各国共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
②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③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
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6.
以下选项对明治维新描述正确的有:(  )
①实现富国强兵    
②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③废除黑奴制度    
④保留大量旧制度,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
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和日本为了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危机,各自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其产生的相同作用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推翻了封建制度
C.维护了国家统一D.废除了奴隶制度
8.
小明研究某一历史人物时,搜集了如下信息:“物理学家”、“研究领域广泛”、“现代工程力学的基础”。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研究的对象是( )
A.马克思B.达尔文C.牛顿D.贝多芬
9.
“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10.
废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这是因为这次改革(  )
A.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B.使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D.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11.
美国内战中鼓舞黑人士兵踊跃参加北方联邦军队,从而扭转了战局的文件最有可能是( )
A.《独立宣言》B.美国1787年宪法C.《人权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2.
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3.
“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人类由此进入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网络时代
14.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看完《物种起源》后,马上给作者写信说:“如果是必须的话,我准备接受火刑,也要支持你的理论。”该“作者”是
A.牛顿B.达尔文C.法拉第D.爱因斯坦
15.
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D.损害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16.
1929年10月24日美国无数昔日的“百万富翁”一觉醒来便一贫如洗。一些开船出海游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经济大危机D.罗斯福新政
17.
“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
A.调整工业
B.整顿银行
C.调整农业
D.以工代赈
18.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子总统紧急权力。美国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这种现象(  )
A.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扩大了联邦政府与总统的权力
C.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D.削到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19.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各国应该共同推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决定成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
20.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