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最初是为了寻找从西欧前往亚洲的海路航线,以带回东方的香料。随着远洋探索的展开,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此外,在欧洲社会结构方面,商人们先后取代了南欧与北欧的封建领主,成为社会中最具权势的阶层。在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逐步控制了本国的政治和政府。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从1820-1850年,世界贸易额以大约年均2.3%的速度增长,1850-1870年间其增长速度大约5%……19世纪中期.英国的自由贸易时代来临……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大大刺激了贸易的扩展,这种扩展的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融合成整体。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
(2)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获得该地位的原因。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最初是为了寻找从西欧前往亚洲的海路航线,以带回东方的香料。随着远洋探索的展开,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此外,在欧洲社会结构方面,商人们先后取代了南欧与北欧的封建领主,成为社会中最具权势的阶层。在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资产阶级逐步控制了本国的政治和政府。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从1820-1850年,世界贸易额以大约年均2.3%的速度增长,1850-1870年间其增长速度大约5%……19世纪中期.英国的自由贸易时代来临……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大大刺激了贸易的扩展,这种扩展的贸易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而融合成整体。
——(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
(2)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获得该地位的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才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2010年全国第三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揭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享有程度远低于同龄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参与程度也远不及城市和农村居民。更为严重的是,超过2000万的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还不能得到平等接受教育和升学的权利。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问题,直接影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建设,需要政府拿出真诚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应当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的《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市化出现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重要影响。
材料一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才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材料二2010年全国第三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揭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社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享有程度远低于同龄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参与程度也远不及城市和农村居民。更为严重的是,超过2000万的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还不能得到平等接受教育和升学的权利。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问题,直接影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小康社会建设,需要政府拿出真诚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应当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的《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市化出现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重要影响。
2.单选题- (共17题)
3.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
4.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墓葬壁画,它反映了我国魏晋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

研究表明

研究表明
A.嘉峪关地区开始出现农耕经济 | B.北方的农耕技术比较成熟 |
C.北方地区仍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 D.北方已开始推行铁犁牛耕 |
5.
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垄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 B.使用先进的曲辕犁 |
C.精耕细作农业开始形成 | D.耕作农具比较先进 |
6.
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沙船有会馆,设有董事。据此可推知
A.政府放松对外贸易的监管 | B.清朝出现不同地域的商帮 |
C.清朝时长途贩运贸易繁盛 | D.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
7.
学者吴晓波的《浩荡两千年》指出:宋代之后,市集禁令取消,非官营的“草市”、墟市以及庙院集市日渐扩张,不过它们的功能都非常传统,无非为方圆几十里的农户提供日常消费品。此材料揭示了宋代的市
A.突破时间限制 |
B.没有官府管理 |
C.服务设施完备 |
D.功能没有本质突破 |
8.
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去大街,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繁荣 | B.南宋时期在城市里已经出现夜市 |
C.政府彻底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D.宋代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9.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无益于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 B.破坏了沿海居民的富足生活 |
C.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10.
《世界近代史》:“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该描述可理解为
A.重工业取代轻工业占据主导 | B.克服了生产的盲目性 |
C.垄断组织兴起 | D.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
11.
下图是英国资本总额的增长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 |
B.英国资本增长最主要原因是殖民掠夺 |
C.英国成为世界上资本输出最多的国家 |
D.英国资本增长最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 |
12.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却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的出现
A.说明了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 B.引发了西欧的“商业革命” |
C.引起了西欧阶级结构的变动 | D.标志着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
13.
观察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A. 洋务企业大量破产 B.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民族企业初步发展 D.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54% | 5.72% |
印花布 | 匹 | 14.25% | 4.98% |
棉纱 | 担 | 6.94% | 4.86% |
A. 洋务企业大量破产 B.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 民族企业初步发展 D.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14.
张謇曾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国内市场缺乏信用 |
C.股份制公司缺乏 |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15.
“19世纪70年代,派遣出国留学生成为历史的趋势,但是具体实施过程却相当的复杂。大家弟子不肯远到他国,应募者多事为衣食生计而来,社会上认为“漂泊无赖,荒陋不学之人”,不仅如此,幼童家长还要出具亲笔画押的“甘结”书。”上述材料反映出
A.洋务运动的兴起,西方科技已深入人心 |
B.在当时留学海外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情 |
C.洋务派追求近代化,需要培养新式人才 |
D.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维新思想日益传播 |
16.
中国民族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国民族企业对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具有依赖性 |
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需要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先进的经营方式吸引了民族企业 |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17.
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一五计划制约了农业发展 |
B.八字方针收效尚不明显 |
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
D.中苏关系破裂是农业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