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间?以后又是怎样发展的?
(2)材料二中白居易的诗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3)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哪些基本特点?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间?以后又是怎样发展的?
(2)材料二中白居易的诗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点?
(3)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哪些基本特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其亩甚窄,而凡沟渠道路,皆并其税于田亩之中。岁仅秋禾一熟,一亩之收不能至三石(原注:凡言石者,皆以官斛),少者不过一石有余。而私租之重者至一石二三斗,少亦八九斗。佃人竭一岁之力,粪壅工作,一亩之费可一缗,而收成之日所得不过数斗,至有今日完租而明日乞贷者。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苏州府风俗考》
比较二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指出其中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原因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材料一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其亩甚窄,而凡沟渠道路,皆并其税于田亩之中。岁仅秋禾一熟,一亩之收不能至三石(原注:凡言石者,皆以官斛),少者不过一石有余。而私租之重者至一石二三斗,少亦八九斗。佃人竭一岁之力,粪壅工作,一亩之费可一缗,而收成之日所得不过数斗,至有今日完租而明日乞贷者。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一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苏州府风俗考》
比较二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指出其中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原因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2.单选题- (共13题)
3.
明朝有一个叫乔宇的大臣在给武宗皇帝的上疏中曾说道,大同府的一些州县,因“皆漫散平地,相离边墙不远,百姓依村堡住居,无园林桑枣之利,虽有田亩耕种,所获不多”。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田亩”之外的副业生产对于小农生活的重要性 |
B.大同府社会秩序良好 |
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难以为继 |
D.地方大臣关心民间疾苦 |
4.
“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春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
A.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 |
B.小河边有架用竹片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的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 |
C.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 |
D.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 |
5.
《孟子·梁惠王上》提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该材料最能反映古代小农经济的
A.自给自足 |
B.男耕女织 |
C.精耕细作 |
D.因地制宜 |
6.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④“男耕女职”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④“男耕女职”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④ |
7.
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 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 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 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 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A. 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 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 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 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9.
明代有学者认为:“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这反映其
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
B.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
C.主张以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
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 |
10.
从云梦秦简看,封建国家的农业管理官吏体系自成一体,如“牛长”“田典”“部佐”“田啬夫”等。这种体系说明
A.国家对地主豪强加强了控制 |
B.封建国家直辖土地数量很大 |
C.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
D.秦朝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
12.
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迭 |
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 |
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 |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13.
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
B.自然灾害的影响 |
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
D.小农经济的脆弱 |
14.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材料(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自耕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自耕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