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广东):第三单元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738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9

1.选择题(共2题)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 ,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2)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 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3)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
A.稳固 传扬 淋漓尽致B.顽固 传扬 惟妙惟肖
C.稳固 弘扬 惟妙惟肖D.顽固 弘扬 淋漓尽致
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检测”后面应加上“的力度”)
B.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C.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删掉“的情景”)
D.短短几天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已迅速出现在各大书店最显眼位置,新一轮宪法学习潮火热。(“火热”后加“兴起”)

2.字词书写(共1题)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________)的喉咙歌唱。
(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è dú(________)职业之神圣。
(3)yī dài tiān jiāo(________),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4)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ɡ rán wú cún(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
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小题1】上面的诗句选自著名诗人______写的诗歌《______》。
【小题2】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小题3】联系全诗,从意象或表现手法任一角度进行分析,说说诗歌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
(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注释)①处分:安排职务。②君:统治,主宰。③被:遍及。④堪:胜任。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府旧左右未官者/便一山
B.知君人者/而两狼之并驱如
C.朕公等,衣食出于百姓/天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百姓人力奉于上/惧其不
【小题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 一 面 尚 自 相 亲 况 旧 人 而 顿 忘 也 才 若 不 堪 亦 岂 以 旧 人 而 先 用
【小题3】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________)(________)
(2)觥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
(3)树林阴(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小题3】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题,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B.选文第四段使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
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D.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小题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
【小题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小题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小题4】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6.语言表达(共1题)

8.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信念就像一根指南针,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绝不会置身于迷途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信念,我们才有了敢于挑战一切的勇气,进而我们才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创造辉煌的明天!

7.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听沙沙松涛,听呦呦鹿鸣,听楼台笙歌,听夜半私语……你是否学会了倾听?又倾听到了什么?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做到文从字顺;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