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欧洲历史具有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地中海地区长期以来是西方文明的中0,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发现人”和“发现世界”的地方,是把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把人类历史推向近代的肇始地。
材料二:l640年和l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
材料三: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在进行着一场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而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材料一把地中海地区称为“西方文明的中心”,请指出欧洲文明源于哪里?材料一中的“发现人”和“发现世界”分别指的是欧洲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2)材料二中,“英国的革命”给欧洲“新社会”带来了哪一政治制度?“法国的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这两次革命所反映的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中,英国进行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最重大的标志性成果是什么?请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为什么说这场“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材料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地中海地区长期以来是西方文明的中0,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发现人”和“发现世界”的地方,是把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把人类历史推向近代的肇始地。
材料二:l640年和l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
材料三: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在进行着一场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而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材料一把地中海地区称为“西方文明的中心”,请指出欧洲文明源于哪里?材料一中的“发现人”和“发现世界”分别指的是欧洲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2)材料二中,“英国的革命”给欧洲“新社会”带来了哪一政治制度?“法国的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这两次革命所反映的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中,英国进行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最重大的标志性成果是什么?请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为什么说这场“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1913年英国、德国和美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三: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四:大战期闰,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使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迭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l870一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了德国的野心是什么?为实现其野心,德国还拉拢哪两个国家与其结成同盟?
(3)材料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指的是哪一场战役?将其比喻为“绞肉机”反映了什么问题?
(4)材料四中,飞机的发明者是谁?请结合材料四,就如何合理利用科技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1870-1913年英国、德国和美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比重变化表
时间 | 英国 | 德国 | 美国 |
1870年 | 32% | 13% | 23% |
1900年 | 20% | l5% | 30% |
1913年 | l4% | 38% | 38% |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三: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四:大战期闰,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使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迭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l870一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了德国的野心是什么?为实现其野心,德国还拉拢哪两个国家与其结成同盟?
(3)材料三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指的是哪一场战役?将其比喻为“绞肉机”反映了什么问题?
(4)材料四中,飞机的发明者是谁?请结合材料四,就如何合理利用科技谈谈你的看法。
3.
19世纪中后期,一些国家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掀起了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垒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度改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上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科三:过去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已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回国内。
——l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1)材料一中的“两种社会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哪一战争的爆发?
(2)材料二中的“改变”是由谁领导的?为什么说这种“改变”是正确的?
(3)材料三中,日本人“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回国内”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其中在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上述国家的崛起历程,可以给当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
材料一: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两种制度不能再在北美大陆上和平共处了。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垒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度改变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上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科三:过去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已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回国内。
——l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1)材料一中的“两种社会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哪一战争的爆发?
(2)材料二中的“改变”是由谁领导的?为什么说这种“改变”是正确的?
(3)材料三中,日本人“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回国内”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其中在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上述国家的崛起历程,可以给当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
2.选择题- (共19题)
7.
英文单词“八月(August)”来源于拉丁文“奥古斯都(Augustus神圣的意思)”,为的是纪念在八月,开创了罗马帝国时代的元首被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这个元首是
A.伯利克里 | B.梭伦 |
C.斯巴达克 | D.屋大维 |
9.
但丁被称为欧洲“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划破了欧洲中世纪的漫漫长夜,给欧洲人民的思想带来了一道曙光。这部代表作是
A.《蒙娜丽莎》 | B.《战争与和平》 |
C.《神曲》 | D.《向日葵》 |
10.
1522年,麦哲伦的远洋船队在经过了三年的航行之后,回到了西班牙,只可惜麦哲伦没有能够跟他的船员们一起回到欧洲。这支船队的成就是
A.发现美洲新大陆 | B.发现好望角 |
C.实现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 D.开辟通往印度的航路 |
11.
下列关于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爆发的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 |
B.都是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 |
C.革命后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D.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
16.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l''为纪念巴黎公社运动而作的这首歌曲,鼓舞着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这首歌曲是
A.《马赛曲》 | B.《共产党宣言》 |
C.《国际歌》 | D.《义勇军进行曲》 |
20.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下列科学理论与其提出者搭配正确的是
A.地球中心说——哥白尼 | B.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 |
C.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 | D.相对论——达尔文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