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当今世界,海洋问题已成为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回顾历史,世界各国的发展与海洋的关系值得我们认真探究。
材料一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材料二 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1)为了争得地中海霸权,罗马同哪个国家进行了三次战争?公元2世纪把地中海变成内湖的是哪个国家?(2分)
(2)17、18世纪,英国发生了在世界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哪两次革命?在相继打败了海上强国后,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世界上号称什么?(3分)




① ② ③ ④
请回答:(1)上列图片中哪些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只需填写序号)(1分)
第二次科技革命:
(2)结合材料,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为工业生产提供的动力有何不同?(2分)
(3)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说说你所了解的负面效应有哪些?(至少答出两项)(2分)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二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材料三 过去的西洋文化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进行改革,要用自己的双手将西洋文化带进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能骤然强搬硬套.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伏尔泰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在19世纪英国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巩固和扩展有哪些大事?(至少答出三项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日本这次改革前后对外政策有什么变化?你认为借鉴外来文化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4分)
2.选择题- (共25题)

A.《汉谟拉比法典》 |
B.《民法典》 |
C.《隋律》 |
D.《唐律疏议》 |
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是{#blank#}1{#/blank#}(选填“滑动摩擦”或“静摩擦”);机器的轴承中加入润滑油的目的是{#blank#}2{#/blank#}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能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blank#}3{#/blank#},从而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滑动摩擦力.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C.巴黎公社的成立 |
D.十月革命的胜利 |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B.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
C.工业革命的影响 | D.殖民扩张的影响 |

A.启蒙运动 | B.文艺复兴 |
C.新航路开辟 | D.宪章运动 |
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如果小球A带正电,小球C吸引小球B,小球B排斥小球A,那么小球B带{#blank#}1{#/blank#}电;小球C带{#blank#}2{#/blank#}电。(填“正”或“负”)。
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如果小球A带正电,小球C吸引小球B,小球B排斥小球A,那么小球B带{#blank#}1{#/blank#}电;小球C带{#blank#}2{#/blank#}电。(填“正”或“负”)。
A.日本国力已经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 |
B.日本应与邻国一起共同复兴东亚 |
C.日本应走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D.日本应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文明 |
小明在玩耍时把一小铁球抛入水中,他发现铁球浮在水面上.小明提出的问题是:铁球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他作出的猜想或假设是:铁球是空心的.他设计的实验如下:(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铁球质量.(2)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3)用量筒测出铁球浸没在水中它们的总体积.他收集的证据如下表:
小明在玩耍时把一小铁球抛入水中,他发现铁球浮在水面上.小明提出的问题是:铁球为什么浮在水面上.他作出的猜想或假设是:铁球是空心的.他设计的实验如下:(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铁球质量.(2)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3)用量筒测出铁球浸没在水中它们的总体积.他收集的证据如下表:
A.达尔文 | B.爱因斯坦 | C.爱迪生 | D.牛顿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