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丘北一中2018年下学期六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87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6/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西汉)刘向《战国策》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实质性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制度的演变有何影响?
(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为什么?
(3)材料四反映了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轮船招商局“乃官为之助,而非官为之主也。局中督办、总办,皆系道员,则官也,而非商也。然其办事接众,与商周旋,未尝以官之事例绳人,则仍商也,而非官也,盖介于官与商之间而通其隔阂也。”招商局各分局承包业务,按各口所揽水脚提5%作为总局和分局办公经费,分局收入,除议还房产租银外,归各局支配。“中国初不知公司之名,自招商轮船局获利以来,风气大开”,“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借资购股,趋之若鹜”。据《申报》载,1882年,招商局股票由100两涨为267两,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摘自高鸿志《李鸿章与甲午战争前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建设上的意义。

2.单选题(共16题)

3.
下图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时代遗址的铜立人着装不同侧面示意图,作为历史材料
A.从侧面反映了巴蜀服饰文化的多样性
B.进一步印证了中华文明源流的多元性
C.此图可作为研究巴蜀文化第一手史料
D.解决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诸多质疑
4.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表明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5.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男耕女织,以一家一户个体经营为主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重视灌溉,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D.重农的结果促进了我国古代历代经济的发展
6.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主要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7.
(题文)1522年9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绕地球一周回到欧洲,这一消息迅速在欧洲传开。当时的人们议论纷纷,下列言论,最为合理的是
甲说:这太夸张了,帆船根本不能越洋,而英国的汽船他们根本买不起。
乙说:这不可能,茫茫大海,一望无际,根本辨不清方向。
丙说:这有可能,据说是王室拨款资助他们远洋航行的。
丁说:这是真的,因为葡萄牙国王亲自迎接他们胜利归来。
A.甲
B.乙
C.丙
D.丁
8.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
(题文)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了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推动了
A.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C.亚洲国家工业经济的腾飞
D.欧洲国家封建制度的衰落
10.
19世纪中期,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多方面因素有
①殖民活动的拓展
②工业革命的进行
③国际贸易的扩展
④交通运输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12.
马克思在分析英国打败荷兰原因时指出:“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下列最能论证马克思这一观点的是
A.1588年,英国凭借先进的炮火技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
C.17世纪,荷兰商船数欧洲第一,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D.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13.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土绅经营工商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D.完成了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14.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15.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6.
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该表反映了

A.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B. 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C. 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
D. 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
17.
1992年2月5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小平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论述
C.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D.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18.
阅读以下资料,促成该局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中国(    )
A.进行了体制创新B.开展了和平外交
C.具有广阔的市场D.劳动力资源丰富

3.选择题(共3题)

19.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20.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21.有关中国河流与湖泊叙述错误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