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686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4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材料二: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是哪两次改革的内容?
材料一:
材料二:
(2)请分别说出与材料中改革有关的人物各一位。
材料一:
材料二:
(3)这两次改革都分别有什么作用?
(4)中日交往源远流长,那么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日本效仿中国的改革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学习了这段历史,对你有何启示?
2.
材料一:公元前490年,波斯帝国的庞大舰队自东而西,横渡爱琴海,向希腊本土压来。随后,波军在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军队英勇迎战,以巧取胜,以不到二百多人的代价,歼敌六七千。
材料二: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不同地区人们交往的什么方式?试举两例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不同地区人们交往的什么方式?试举两例说明。
(3)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哪种方式是最主要的?这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
材料一:当地居民都跑来崖边……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个老人坐船前来……许多人都来到了,包括妇女在内,每个人都带些东西。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与次之后,我回到了长勒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根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得到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他的居民纳贡。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指的是哪一事件?当地居民指什么人?哥伦布称他们为什么人?谁最终完成了“地圆”的证明
⑵从材料中找一句能典型反映哥伦布航海活动本质的话。
⑶从史料中可见当地居民对哥伦布一行采取了什么态度?
⑷欧洲殖民者后来又是怎样对待这些当地居民的?它揭示了什么?
⑸说说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是什么?

2.选择题(共18题)

4.
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精神家园”是指( )
A.宗教统治B.种姓制度C.商品经济D.民主政治
5.
在雅典城邦拥有最高权力的政治机构是(   )
A.五百人会议B.公民大会C.贵族元老院D.陪审法院
6.
布匿战争发生在( )
A.雅典共和国时期B.罗马共和国时期C.罗马帝国时期D.凯撒统治时期
7.
世界上的人类主要分为三大人种,这样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
A.人的体貌特征B.生活习俗C.生存环境D.人种的发源地
8.
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公元前3500年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是( )
A.古埃及B.古代印度C.古巴比伦D.古代中国
9.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她”是指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帝国
D.西罗马帝国
10.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奥运会中有马拉松长跑的运动项目,这一运动项目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渊源( )
A.希腊内战B.希波战争
C.斯巴达克起义D.亚历山大东征
11.
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古希腊——西方文明之源”主题探究活动,下列与此主题无关的是( )
A.《天方夜谭》B.《荷马史诗》C.浮力定律D.伯利克里改革
12.
今天的伊拉克仍然暴力不断。它所在的两河流域曾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在该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古代希腊D.古代巴比伦
13.一重为10牛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蓄水池的水面。若该池水位由5米降低到4.5米时,池底所受水的压强{#blank#}1{#/blank#},木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blank#}2{#/blank#},木块所受的浮力{#blank#}3{#/blank#}。(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
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一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是()
A.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15.
西欧城市中,市民与封建主的斗争最典型的是( )
A.英国伦敦B.法国巴黎C.法国琅城D.意大利威尼斯
16.

阅读材料一及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以东180千米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特大地震,此次特大地震还引发了海啸,日本仙台等沿海市县严重受灾。

17.
下列宗教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
18.
下列著名建筑中,其建筑风格是哥特式的是(   )
A.中国故宫B.麦加清真寺
C.罗马圆形大剧场D.巴黎圣母院
19.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历史上有许多名不副实的历史名词,下列不属于这特征的名词是(  )
A.印第安人B.象形文字C.阿拉伯数字D.文艺复兴
20.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21.
哪一作品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
A.《神曲》B.《蒙娜丽莎》C.《最后的晚餐》D.《大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