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在世界历史上,改革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谁的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了鼎盛时期?(1分)他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的核心是什么?(1分)这一政治制度的实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2)七世纪时,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哪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国家?
(3)八世纪初,法兰克王国进行了土地分封制的改革,历史上把这次改革称为什么?(1分)这一改革促进了西欧哪一制度的形成?(1分)
(1)谁的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了鼎盛时期?(1分)他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的核心是什么?(1分)这一政治制度的实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分)
(2)七世纪时,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哪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国家?
(3)八世纪初,法兰克王国进行了土地分封制的改革,历史上把这次改革称为什么?(1分)这一改革促进了西欧哪一制度的形成?(1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新唐书·日本传》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谴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材料二: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往来,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出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材料三 2001年2月27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传出一条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阿富汗内战期间,塔利班(信奉伊斯兰教)最高领袖下令摧毁全国所有的佛像,包括世界闻名的具有2000年历史的世界最高的石雕立式佛像--巴米扬大佛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隋唐的一次最重要的改革的名称是什么 ?(1分)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1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归纳出东西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有哪两种?(2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1分) 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2分)
材料一:《新唐书·日本传》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谴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材料二: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往来,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出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材料三 2001年2月27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传出一条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阿富汗内战期间,塔利班(信奉伊斯兰教)最高领袖下令摧毁全国所有的佛像,包括世界闻名的具有2000年历史的世界最高的石雕立式佛像--巴米扬大佛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隋唐的一次最重要的改革的名称是什么 ?(1分)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什么变化?(1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请你归纳出东西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有哪两种?(2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1分) 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你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2分)
3.
阅读下列材料(三大宗教)
材料一: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材料二: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科里希特贵族把那批属于自己管辖的伊斯兰教教徒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三:‘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教义内容?
(2)在以上三大宗教的主张中,相似之处是什么?
(3)三大宗教为什么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而且被统治阶级所推崇?
材料一: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材料二: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科里希特贵族把那批属于自己管辖的伊斯兰教教徒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三:‘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哪一种宗教的教义内容?
(2)在以上三大宗教的主张中,相似之处是什么?
(3)三大宗教为什么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而且被统治阶级所推崇?
2.选择题- (共23题)
7.“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材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
8.“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材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
14.我们通过计算发现:一个数加上0,还是{#blank#}1{#/blank#},0乘以一个数,积是{#blank#}2{#/blank#},0除以一个非0的数,商是{#blank#}3{#/blank#},在减法中,当{#blank#}4{#/blank#}和{#blank#}5{#/blank#}相等时,差是0
15.我们通过计算发现:一个数加上0,还是{#blank#}1{#/blank#},0乘以一个数,积是{#blank#}2{#/blank#},0除以一个非0的数,商是{#blank#}3{#/blank#},在减法中,当{#blank#}4{#/blank#}和{#blank#}5{#/blank#}相等时,差是0
16.我们通过计算发现:一个数加上0,还是{#blank#}1{#/blank#},0乘以一个数,积是{#blank#}2{#/blank#},0除以一个非0的数,商是{#blank#}3{#/blank#},在减法中,当{#blank#}4{#/blank#}和{#blank#}5{#/blank#}相等时,差是0
19.
西欧中世纪时期,经常会有人因思想上的创新而被作为“异端”,从而受到宗教审判,这种现象实际上体现的是
A.罗马教会占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 |
B.罗马教皇的权力凌驾一切 |
C.在中世纪的精神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
D.西欧等级制度森严 |
20.
人们常说:对待敌人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国外也有类似的谚语:“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这句谚语最早出自于( )
A.《佛经》 | B.《古兰经》 |
C.《汉谟拉比法典》 | D.《圣经》 |
21.
介绍了欧洲通往亚洲大陆的陆路交通路线,介绍了中国、中亚、西亚及南亚地区的地理状 况和繁荣富庶景象,介绍了东方高度发展的文明和文化,使欧洲人大开了眼界,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被当时人称之为“世界一大奇书”的是( )
A.《神曲》 | B.《荷马史诗》 |
C.《哈姆雷特》 | D.《马可·波罗行纪》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