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新航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677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4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这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汉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两汉时期,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汗血马等农作物和畜牧品种,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期,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如《秦王破阵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霓裳羽衣舞》)。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俗也相继传入中原,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
材料三: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2)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有什么不同?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
(3)面对不同文明,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近,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材料二 易中天说:“正是这个设计……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轻巧的设计,在200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
材料三1838年英国某工业重镇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收入状况
工种数
典  型  工  种  举  例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1)材料一中“外界的权威”指的是什么?为了与“外界的权威”作斗争,“他们”提出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这个设计”指的是什么?这一精巧设计能够创造出来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什么事件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的社会转型体现的时代潮流是什么?
3.
阅读下面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目录摘要,回答问题。
第三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十章科学革命
一、科学革命的根源
二、17世纪的新宇宙……
五、生物学革命,1850-1914年……
第十一章工业革命
一、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时间开始
二、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它实际开始的那个地方开始
三、工业革命:第一阶段,1770-1870年
四、工业革命:第二阶段,1870-1914年……
第十二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六、民族主义
七、自由主义
八、社会主义
(1)根据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列表归纳“西方据优势地位?的原因及相关史实。
原因
相关史实
 
 
 
 
 
 
 
(2)我们通常将启蒙运动视作思想解放运动,作者却将启蒙运动放在“政治革命”一章中论述。
其理由是什么?
(3)举一例说明“西方据优势地位时”西方对中国的影响。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国家
1820年
1870年
1896-1900年
1913年
英国
50
32
20
14
法国
15-20
10
7
6
德国
――
13
17
16
美国
10
23
30
36
 
材料二: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
国家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的位次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英国
3
1
法国
4
2
德国
1
5
美国
2
4
 
材料三: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20世纪初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1)结合表一,分析1820年-1870年,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表二中看出帝国主义间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出现了什么现象?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你认为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什么?
(4)材料三中最终引爆这支“火药桶”的“火星”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它对今天有什么警示?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首先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处封建地主的阻力,同时下令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他见条件成熟,立即使农奴改革进入公开化,把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他还下令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可见,在1861年的改革中他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二: 明治维新部分史实列表 

时间

内容

1868年

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1871年

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反全国划成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这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1871年

政府下令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随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这些促进了经济发展

1871年

政府成立文部省,统一全国的教育,开始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上学,教学内容也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教育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1873年

政府颁布地税改革的法令,一分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使农村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政府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为国这的工业化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2)据材料二,归纳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共同作用和共同局限是什么?

2.选择题(共18题)

6.
下面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实验。“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的人应是雅典的   (    )
A.奴隶B.妇女C.成年男性公民D.外邦移民
7.
“哥伦布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岛上的印第安人约为25万人,到了1550年,只剩下约150人。”这段史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一选项的历史背景
A.新航路开辟成功
B.法国大革命
C.“三角贸易”
D.美国独立战争
8.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最符合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明治维新D.宪章运动
9.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中西交流的加强
C.新航路的开辟D.工业革命的需求
10.
理清线索有利于理解把握历史知识。下列空格部分的内容不准确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B.英国宪章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D.三角贸易
11.
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
①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②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
③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④创立了经典力学和生物进化论学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
“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美国宪法中的这一规定所体现的最主要的民主原则是。
A.人民政权、社会契约
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C.自由主义、人人平等
D.民主科学、社会主义
13.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称赞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灵魂”,以下结论最能为此说法提供证据的是
A.通过政变上台,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颁布《法典》,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
C.戎马沙场,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D.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维护了法国的利益
14.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一思想理论首先在下列哪个国家进行了实践   (    )
A.法国B.英国C.日本D.俄国
15.
他“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画面,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是
A.牛顿B.伏尔泰
C.恩格斯  D.列夫·托尔斯泰
16.
如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世纪中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这场起义发生于( )
A.印度B.中国
C.委内瑞拉D.巴西
17.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是
A.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探讨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
C.巴黎公社的成立和措施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8.
在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时期,德国取得工业化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起来扩张的势能,开始争霸欧洲和世界,具体表现是
A.卡尔·本茨创制汽车
B.成立轴心国集团
C.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结成三国同盟
D.突袭波兰
19.
如下图是小明整理的历史信息,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萨拉热窝事件
C.第一次世界大战D.凡尔登战役
20.
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沧,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1.
如下图所示,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开始出现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
普林西普制造的萨拉热窝事件,并未达到他企图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A.个人恐怖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B.恐怖主义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C.恐怖活动可以迅速地解决一切政治纷争
D.恐怖主义不会威胁世界和平
23.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 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则此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