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671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9

1.判断题(共1题)

1.
下面是反映世界历史的年代标尺,根据所给的提示点,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选“正确”,否则选“错误”。
 
(1)公元纪年是从A点所示时间算起的,传说“耶稣出生”于这一年。( )
(2)在B点所示时间里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
(3)美国和俄国在C点都曾面临危机。 ( )
(4)俄国在D时间里发生了两场性质不同的社会革命。 ( )
(5)在D时间里俄国和美国都开始加入了协约国作战。 ( )

2.综合题(共4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昔日罗马帝国的中心——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是“黑暗时代”,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倒退时期,所以努力复兴古典文化。但“复兴”其实是对现实人类知识和思想的空前解放与再创造,有着积极作用。
————摘自《看得见的世界史》
材料二: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的恶棍
————摘自人教版初中《世界历史》
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摘自人教版初中《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复兴”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文化巨人”,试举出其中的一位。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主张体现了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请以法国例,写出受之影响而发生的政治革命?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标志着哪一重大理论的诞生?请写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张与社会发展有何联系?
3.
仔细观察下列图示,然后以《国发展之路》为题,按要求写一篇介绍。

要求:
(1)补全题目。
(2)写出三幅图示所反映的伟人和其领导克服困难的重大事件,及其该事件的重要影响(各一点即可),最后写出你的一点启示。
(3)语言流畅,史实准确,150字左右。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919年××会议上,德国代表在接受《凡尔赛和约》文本时说:“有人要我们承认我们是战争的惟一祸首,我本人若承认,那就是欺人之谈。”
材料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里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会议”指的是哪一国际会议?这个会议决定成立哪一国际组织?
(2)同盟国集团中的德国是战争的唯一祸首吗?简要写出你的观点。
(3)从材料二“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可以看出这场会议的性质是什么?这次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5.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5.2%
28.4%
40.6%
16.5%
8.4%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一,说说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4)为实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德国发动了哪场战争?结局如何?

3.选择题(共18题)

6.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现存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该法典是
A.《人权宣言》
B.汉谟拉比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1787年宪法
7.
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是在什么事件之后?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珍珠港事件
D.九一八事变
8.
《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A.古巴比伦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D.古中国
9.
“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公元1500年左右,它变
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的盛行
B.新航路的开辟
C.自由平等的宣传
D.资产阶级革命的促进
10.
今天,有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的最早出现与哪部历史文献有关?。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汉谟拉比法典》
11.
拿破仑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他的许多业绩却永存不朽。他在位期间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颁布《法典》D.组建协约国集团
12.近些年,华北不少地方把葡萄,苹果等水果利用冷库保鲜,到春节再拿出来卖,价格比秋天高出几倍。这种现象表明(    )
13.
“农奴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这句话描述的事件是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日本大化改新
D.1861年改革
14.
“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体现了哪一位科学家的观点
A.达·芬奇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15.
下列情景中,兴起于“电气时代”的是
A.乘火车旅行
B.用轮船航海
C.在电灯下看书
D.用“珍妮机”纺纱
16.
战争带给人们的是灾难和痛苦。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但都以失败告终的国家是( )
A.德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日本
17.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一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材料中“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指的是
A.巴黎公社成立
B.经济大危机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慕尼黑阴谋
18.
德国纳粹党打击共产党是利用
A.屠杀犹太人
B.偷袭珍珠港
C.国会纵火案
D.马歇尔计划
19.
这个国家曾被称为“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文艺复兴从这里起源。但是,它也曾走上法西斯的道路。这个国家是
A.意大利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是
A.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21.
二战期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中国
C.美国
D.苏联
22.
“为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哪些事件的组合最能证明这一结论(  )
A.三国协约的建立
B.1979年中美建交
C.1949年北约的成立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3.
下列事件中,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是
A.慕尼黑阴谋B.希特勒上台
C.吞并奥地利D.德军突袭波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