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东西方一些国家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潮流。



亚历山大二世 林肯 明治天皇
材料二: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同。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三:大约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化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强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位人物分别与什么改革(革命)相关?这些事件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2)材料二中“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焦点是什么?林肯为了结束这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后果颁布了什么重要文献?
(3)材料三中的“岛国”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的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为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东西方一些国家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潮流。



亚历山大二世 林肯 明治天皇
材料二:当前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这两种制度不同。
——马克思《美国内战》
材料三:大约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化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强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位人物分别与什么改革(革命)相关?这些事件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2)材料二中“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焦点是什么?林肯为了结束这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后果颁布了什么重要文献?
(3)材料三中的“岛国”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的改革对日本社会有什么积极影响?
2.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近代以来,人类思想文化不断发展,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1)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指什么历史事件?
(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3)17-18世纪欧洲又发生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实质、意义分别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
(1)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指什么历史事件?
(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3)17-18世纪欧洲又发生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实质、意义分别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是?
3.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说出图一,图二,图三的名称及发明者。
(2)图二、图三的动力机是什么?当时出现的新能源是什么?
(3)图二、图三所示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说出图一,图二,图三的名称及发明者。
(2)图二、图三的动力机是什么?当时出现的新能源是什么?
(3)图二、图三所示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4.
学习了九年级历史,九(3)班的同学对“二十世纪上半期世界的破坏与重建”这一话题很感兴趣,请你一同来参与讨论。
经济发展的内部危机与解决
材料一: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材料二:当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军事任务突然压来,由于共和国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时似乎已经陷于绝境,……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列宁选集》,第4卷
材料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德意日法西斯相互勾结,在反共的幌子下,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战争阴云逼近各国人民。
——北师大版九下历史教材
材料四:(各成员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德、意、日)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1)罗斯福是如何改变材料一中这种状况的?该政策有什么创新?
(2)列宁是如何纠正错误的?这种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3)材料三中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英法推行的什么外交政策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哪一体系的崩溃?
(4)材料三中提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1941年二战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哪里?
(5)二战中1945年为协调行动,战胜德日法西斯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写出两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
(6)材料四出自什么文献?它的签订有什么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的内部危机与解决
材料一: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材料二:当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军事任务突然压来,由于共和国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时似乎已经陷于绝境,……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列宁选集》,第4卷
材料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德意日法西斯相互勾结,在反共的幌子下,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战争阴云逼近各国人民。
——北师大版九下历史教材
材料四:(各成员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德、意、日)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1)罗斯福是如何改变材料一中这种状况的?该政策有什么创新?
(2)列宁是如何纠正错误的?这种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3)材料三中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英法推行的什么外交政策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哪一体系的崩溃?
(4)材料三中提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1941年二战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哪里?
(5)二战中1945年为协调行动,战胜德日法西斯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写出两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
(6)材料四出自什么文献?它的签订有什么重要意义?
2.选择题- (共13题)
6.
学习“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等内容后,某同学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其中之一就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B.民主法制是社会进步的保障 |
C.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
D.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9.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 | B.维护了国家统一 |
C.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 | D.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
10.
***曾经有诗:“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它是穷人的歌,是无产者的歌,是穷人的呐喊,是无产者的倾诉,代表着受压迫的心声。它是( )。
A.《人民宪章》 | B.《义勇军进行曲》 |
C.《黄河大合唱》 | D.《国际歌》 |
11.
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 B.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
C.都在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 D.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