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使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材料四: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强国之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举出欧洲近代以来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2)材料二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的科学理论的诞生,指的是什么?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
(3)材料三图一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图二所示交通工具以什么为动力?
(4)材料四中的“英国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这一体制的建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何关系?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写出两方面)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使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材料四: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平和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强国之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举出欧洲近代以来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2)材料二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的科学理论的诞生,指的是什么?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
(3)材料三图一所示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图二所示交通工具以什么为动力?
(4)材料四中的“英国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这一体制的建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何关系?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至少写出两方面)
2.
材料论述题
拿破仑在他的遗嘱中说:“我愿意把我的遗骨放在塞纳河畔......”十九年后,法国七月王朝派军舰的圣赫勒那岛接回拿破仑的遗骨。1840年12月15日,巴黎人民满腔热情地迎接这个伟大的亡灵,数不尽的人冒着严寒,迎着风雨,深情地护送灵柩经过凯旋门到塞纳河畔的古老建筑物——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圆顶大堂。......法国人民满足了拿破仑最后的遗愿,让他们光荣的老兵长眠在塞纳河畔。
法国人民一直把拿破仑当作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们看来,拿破仑这位伟大人物“当然有污点,有疏忽,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忽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
——摘自李元明著《拿破仑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请回答:
(1)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拿破仑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拿破仑在他的遗嘱中说:“我愿意把我的遗骨放在塞纳河畔......”十九年后,法国七月王朝派军舰的圣赫勒那岛接回拿破仑的遗骨。1840年12月15日,巴黎人民满腔热情地迎接这个伟大的亡灵,数不尽的人冒着严寒,迎着风雨,深情地护送灵柩经过凯旋门到塞纳河畔的古老建筑物——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圆顶大堂。......法国人民满足了拿破仑最后的遗愿,让他们光荣的老兵长眠在塞纳河畔。
法国人民一直把拿破仑当作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们看来,拿破仑这位伟大人物“当然有污点,有疏忽,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忽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
——摘自李元明著《拿破仑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请回答:
(1)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拿破仑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资本主义大国开始腾飞和崛起。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抖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阻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现在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规定:(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日本新领导人”的改革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出自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哪一部文献?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材抖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阻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现在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规定:(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日本新领导人”的改革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出自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哪一部文献?
(4)上述三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判断题- (共1题)
4.
小历与小史同学在历史探究课中,对如下问题产生了分歧。你认为谁的看法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0分,第33题16分,第34题8分,共34分)

三、材料解析题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0分,第33题16分,第34题8分,共34分)
3.选择题- (共22题)
8.
美国费城的“自由钟”是独立的象征。它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4日和1783年4月16日两次响起,这两次钟声代表的深刻含义分别是
A.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
B.美国诞生;美国建立联邦制国家 |
C.美国独立战争开始;萨拉托加大捷胜利 |
D.美国诞生;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9.
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与新大陆联系在一起,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是(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宗教改革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宗教改革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2.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欧洲范围内的革命。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里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 ( )
A.奴隶制度 | B.封建制度 |
C.资本主义制度 | D.社会主义制度 |
13.
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 B.热月政变结束雅各宾派专政 |
C.拿破仑发动政变 | D.反法联军攻打法国 |
14.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席卷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这里英国正在进行的“变革”指的是
A.工业革命 |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C.美国独立战争 |
D.法国大革命 |
15.
某星期天早晨,小程看到母亲的留言条,上面写着:“程程:妈妈已经在前往北京的( )
①飞机上了。你爸爸来电话说,他后天乘
②火车从外地回家。今天,你奶奶坐
③汽车从老家过来,大约10点半到,记得去接站哟。书房台灯的
④灯泡坏了,买只新的换上。”从留言条看,这个家庭享受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包括。
①飞机上了。你爸爸来电话说,他后天乘
②火车从外地回家。今天,你奶奶坐
③汽车从老家过来,大约10点半到,记得去接站哟。书房台灯的
④灯泡坏了,买只新的换上。”从留言条看,这个家庭享受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包括。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1.
探究历史发展的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任务之一,请找出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①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②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③都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④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②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③都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④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由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导致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
B.同盟国和协约国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 |
C.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张 |
D.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24.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规模巨大,法军的66个师、德军的46个师在这里厮杀,双方伤亡人数达到70多万。”这说明了
A.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发战争 |
B.交战双方都没有正义性 |
C.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
D.战争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 |
25.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A.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 |
B.萨拉热窝事件 |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
D.三国同盟的形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