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创新视野】
材料一 “公元 1500 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开篇解说词
(1)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产生的最重大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创新思想】
材料二在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西方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部喧哗与骚动,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人的问题展开的。
(2)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中,西方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哪两次的“骚动”?两次“骚动”具有怎样共同的创新性质?
【创新制度】
材料三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3)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标志新制度建立的文献是什么?
【创新科技】
材料四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于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和机器的产生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这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创新改革】
材料五 “(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5)日本的这次“弃旧图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次“弃旧图新”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
【创新视野】
材料一 “公元 1500 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开篇解说词
(1)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产生的最重大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创新思想】
材料二在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西方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部喧哗与骚动,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人的问题展开的。
(2)在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中,西方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哪两次的“骚动”?两次“骚动”具有怎样共同的创新性质?
【创新制度】
材料三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3)英国“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标志新制度建立的文献是什么?
【创新科技】
材料四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于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和机器的产生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这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这次“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创新改革】
材料五 “(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5)日本的这次“弃旧图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次“弃旧图新”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
2.选择题- (共25题)
6.
下列有关世界古代文明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有( )
①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② 古巴比伦文明——种姓制度
③ 古印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④ 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
①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② 古巴比伦文明——种姓制度
③ 古印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④ 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7.
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对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
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
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
10.
下列名人名言最能体现14至16世纪西欧思想潮流的是
A.“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B.“衡量朋友的真正的标准是行为而不是言语。” |
C.“天才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 |
D.“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11.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哥伦布横渡大洋到达古巴等地 |
B.达·伽马第一个找到了直通东方航路 |
C.麦哲伦船队实现首次环球航行 |
D.远航打破了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 |
13.
奥立维·布登教授说:“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提出自由平等理念和分权原则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 B.《独立宣言》 | C.《人权宣言》 | D.《共产党宣言》 |
14.
崛起于法国动荡之际的拿破仑果敢刚毅,一生传奇,是非成败,众说纷纭。如果以推动文明进步、创造文明遗产的角度肯定拿破仑,可选择的史实依据是
①夺取政权,加冕称帝②打败反法同盟,冲击欧洲封建势力
③征战欧洲,扩疆拓土④亲自主持编制、颁布实施《民法典》
①夺取政权,加冕称帝②打败反法同盟,冲击欧洲封建势力
③征战欧洲,扩疆拓土④亲自主持编制、颁布实施《民法典》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18.
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图示。观察下面的知识结构图,图中的“?”处最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
B.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 |
C.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 |
D.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19.
列宁在评价某社会主义经典著作时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评价的这本经典著作是
A.《人权宣言》 | B.《民法典》 | C.《解放黑奴宣言》 | D.《共产党宣言》 |
20.
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是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倒出是我的精神。”下列观点符合伏尔泰精神的是( )
A.王权神授 | B.自由平等 | C.教权至上 | D.自然选择 |
21.
“人的尊严在历史上受过三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神给人类安排的地球竟然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人类与地球上的一切低等生物同祖同源!第三次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材料中省略号处的内容应该是
A.达尔文的进化论 | B.法拉第的电磁理论 |
C.牛顿的经典力学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25.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
A.凡尔登战役 | B.索姆河战役 | C.斯大林格勒战役 | D.诺曼底登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