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综合测评1(第一~二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650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1

1.材料分析题(共4题)

1.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
展览一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
(1)请你就作物培植、农具改进各列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
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2)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三有何内在联系?
展览三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摘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
(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4)较之古代,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面对的自然条件基本没有改变,人口众多、耕地相对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根据展览二、三的内容,谈谈古代农业对我国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3.
如今的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40多年前的福州船政局。建立福州船政局在当时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上奏朝廷要求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他说:“窃唯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无事之时,以之筹转漕则千里犹在门户……则七省之储可通一水……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是以非设局制造轮船不为功。”“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大轮船不可。”清政府批准左宗棠的请求。
材料二船政局设立船政学堂,前学堂教习船体和船用机械制造,聘请法籍教员以法文授课;后学堂教习轮船驾驶和船舶管理,聘英籍教员以英文授课。教学内容包括专业课程和数理化、外语等基础学科。船政学堂办学严格,选优淘劣。它还陆续选拔优秀学生出洋留学。
材料三据统计,船政局所造军舰占当时中国自制兵船的74%,船政局工人占全国总数四分之一,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很多成为国内各主要造船厂、枪炮局和机械局的主管,培育的海军军官约占全国五分之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左宗棠请求建立福州船政局的经济、军事目的。
(2)为什么要设立船政学堂?与传统教育相比,它有哪些创新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方面归纳福州船政局(含附属船政学堂)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重大贡献。
4.
“风云浙商”在当今媒体频频出现。近代民族企业家里,“宁波帮”曾经叱咤风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报道,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各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通久源纱厂)纺纱机器现经安妥,开工在即,外洋机器厂派洋人二名来甬(宁波),已为该局雇佣……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金普森等编《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5分)
(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5分)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吗?(1分)为什么?(2分)

2.单选题(共18题)

5.
我国古代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使用木石制成的砍伐工具
B.以“刀耕火种”为主
C.实行撂荒耕作制
D.使用畜力牵引的金属工具
6.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7.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犁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8.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9.
战国《考工记》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这表明( )
A. 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
B. 冶金业高度发达
C.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
D. 小农经济的推动
10.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陕西西安古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和“骑驼乐舞三彩俑”。作为历史材料,它们
A.生动地展示了明清时期高超的彩瓷工艺
B.有助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状况
C.有助于了解唐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
D.增加了对汉代贵族“厚葬”之风直观感受
11.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12.
《白银帝国》是一部反映晋商的历史影片,展现了明末清初康家票号“天成元”的兴衰故事。下列有关晋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晋商指山西商帮,是建立在亲缘基础上的商人组织
B.明初晋商藉明朝统治者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
C.晋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甚至走出国门开拓国外市场
D.晋商依附于农业文明,是封建经济的补充和附庸
13.
有报纸载文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此种状况出现于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14.
1895年7月19日,清廷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
A.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5.
(题文)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可能的合理原因是
A.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中国棉纺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D.中国卷入西方市场体系
16.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国民政府这样做主要是由于
A.抑制官僚资本的膨胀
B.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经济建设服务于抗战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17.
张裕公司之歌《葡萄美酒不夜天》唱道:“举杯回首望云烟,一八九二到今天,沧桑岁月创业史,溶进芬芳葡萄园。”下列对“一八九二”时的张裕公司表述正确的是
A.其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受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的推动
C.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D.反映了民族资本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18.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9.
1866年,左宗棠设立了福州船政局。它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造船厂与法国商定合同,五年内由他们监造大小轮船16艘,并训练中国学生和工人。对福州船政局认识正确的是()
A.是私人投资的民族工业
B.是中国第一家军事工业
C.推动福建地区工业化水平
D.便利西方对中国经济入侵
20.
(题文)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由官府掌握企业的用人及理财权,具体业务由商人经营。此后,招商局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19世纪80年代初,它开始发售股票,成为面向社会筹集资本兴办的新型股份制企业。据此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 )
A.是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代表
B.创立早期有利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C.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
D.快速发展得益于清中央政府的支持
21.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
胡适曾在抗战胜利后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家资源委员会把持了中国的工业矿业,对□□□□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文中的“□□□□”部分应为。
A.民族资本
B.官僚资本
C.外资企业
D.个体经济

3.选择题(共2题)

2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体现了(   )。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必然会有较好的市场

③文化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24.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