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64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2/8

1.判断题(共2题)

1.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基督教,对维护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作用巨大。
2.
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2.综合题(共3题)

3.
制度创新和经济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经济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篇】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首席执政官梭伦进行了改革,确定了公民权利,开启了改革之路。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改革,民主政治终于确立。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近代篇】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成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材料二称“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传统’又有‘根本性变化’”,为什么这样说?英国的这种做法给我们制度创新提供了什么启示?
【现代篇】
材料三: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
(3)材料三中"改良主义的办法"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调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与图1相比,图2闪耀着哪种思想的光辉?
【民族独立奠定发展基础】
材料二: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救。
(2)材料二中美利坚的民众为争取民族独立发表了什么文件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科技革命促进经济腾飞】
材料三:微信、二维码

(3))上图所示的科技成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政经格局影响世界演进】
材料四:如下图所示

某品牌轿车的部分零件生产分布示意图
(4)材料中“某品牌汽车”的生产主要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5.
船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通工具。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探索之船】
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的意义?
【侵略之船】
1840年,英国的兵船穿越茫茫大海撞开了中国的大门。它载着侵略者的贪婪,也带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清政府这艘古老之船开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2)蕞尔小国的兵船击碎了天朝大国的美梦,昭示着古老中国的衰落,也是英国崛起的见证。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
【自强之船】
1871年12月23日,以岩仓具视为正史,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人为副史的“欧美使节团”离开横滨,前往美国。半年之后,转向欧洲,途经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俄国等国家。“欧美使节团”历经一年零九个月,对欧美诸国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的考察。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派遣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革命之船】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9时,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停泊在彼得格勒顿涅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起义者冲进并占领了冬宫。从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就成为了十月革命的象征。
(4)运用所学知识说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意味着什么?
【胜利之船】
1945年9月2日9时,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烈舰成为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地点。“密苏里号”战烈舰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性时刻,为二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彻底胜利而结束,对此你有何认识?

3.选择题(共10题)

6.
观察下图,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①A地是西方文明之源
②B地在2世纪疆域达最大规模
③C地有世界文明的金字塔
④D地使用的是象形文字
⑤E地是佛教的发源地
⑥F地产生了华夏文明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⑤⑥
7.
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8.
16--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疯狂的殖民掠夺。与此同时,亚非拉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日益高涨。下面对殖民扩张认识正确的是
A.不利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B.缓和了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争夺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近代文明
D.殖民扩张的手段主要是资本输出
9.
《新全球史》中写到:“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10.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材料所指“宣言”的发表
A.表达了工人阶级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愿望
B.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1.
纽约一家报纸赞叹某一发明:“这是一个阳光球,是真正的阿拉丁神灯。”这一赞叹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12.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厮杀的双方使用坦克、毒气、飞机、潜水艇,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这样的场景最早出现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C.克里米亚战争中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3.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A.美国经济的滞胀B.苏联的威胁
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D.中国的崛起
14.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

①C+O2 __ CO2②Fe2O3+3H2 __ 2Fe+3H2O

③Fe2O3+3CO __ 2Fe+3CO2

④2Fe2O3+3C __ 4Fe+3CO2

⑤CO2+C __ 2CO

15.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

①C+O2 __ CO2②Fe2O3+3H2 __ 2Fe+3H2O

③Fe2O3+3CO __ 2Fe+3CO2

④2Fe2O3+3C __ 4Fe+3CO2

⑤CO2+C __ 2CO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2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