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1630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0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图(见下图)

材料二 洋布、洋纱、花边布、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种基本生产模式?它有哪些特点?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新的社会现象?
材料三 一组反映建国后我国农村状况的图片


(2)仔细阅读材料三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的表现并概括其核心内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历史事实之间有着横向、纵向的关系。横向即比较同一时空不同空间的历史事物,纵向即按照时序叙述历史事物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
广州“十三行”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欧洲联盟
南方谈话
丝绸之路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世界贸易组织
“海上马车夫”
 
(2)请从以上表格中任选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自行补充一个信息,简述其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联。

2.单选题(共20题)

3.
织锦是宋代丝织生产中一项主要的品种,其中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这里的“臣僚袄子锦”最有可能产自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4.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数量/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5.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D.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6.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中实际包含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致命因素”,这是因为自然经济
A.自给自足的特性不利于商品交换
B.完全排斥商品市场的存在
C.导致出现大量自由劳动力
D.自身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经济形态
7.
据《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低),所以进退为评。”材料记载的耕作工具被称为
A.耦犁B.耧车C.翻车D.曲辕犁
8.
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9.
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达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A.给美洲带来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
B.使美洲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C.改变了美洲人的生活方式
D.给美洲带来了新的疾病
10.
“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A.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11.
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出现,但这些工厂却有着共同的局限。这种“局限”直接导致了
A.工厂制度的诞生
B.火车机车的创制
C.蒸汽机改良和应用
D.机器制造业的兴起
12.
(题文) 1500~1600年间欧洲小麦年产量变化不大,但以黄金计价的小麦价格上涨极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后黄金大量流入欧洲
B.工业革命引起技术进步
C.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关系改变
D.经济危机引起物价上涨
13.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9世纪上半期,英国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要求降低关税,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英国是最早确立民主制度的国家
B.英国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海外市场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4.
1894年,华盛纺织总厂投产之后,李鸿章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
B.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
D.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15.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
A.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B.属于资本主义工业
C.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6.
阅读1913~1919年各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
51989135
53.6
——
——
2309160
43.6
1918
49890293
51.5
——
——
1568858
29.6
1919
64292239
66.3
368
0.001
3375809
63.7
 
A.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群众爱国运动
B.民族工业的自身竞争力增强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侵略中国
D.中国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17.
民国时期不仅是我国现代广告业的肇始期,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广告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以下是民国时期的工商业广告,从中了解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民国时期我国民族工商业曾迅速发展
②欧美各国的商品倾销一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严重阻碍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学习外商经营方式
④广告内容包含商业、商品等信息,以轻工业为主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资本扩张制约着中国社会发展
B.中国近代化水运交通处于起步阶段
C.洋务企业在列强的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控制并垄断了中国的内外贸易
19.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A.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D.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
20.
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
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
C.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
D.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21.
某期《人民日报》的社论赞扬“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称其“像初升的太阳”,是一种“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组织。这一组织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极大地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D.从根本上变革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22.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记载:“甲午以后,言维新变法者如狂,于是________、《湘学报》等……恶旧俗而维新之是求,如保中国不保大清,变君主以为民主之说,亦时有流露。”材料中“________”部分应为
A.《申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