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闲遐 xiá 商酌 zhuó 凝望 níng 仙露琼浆 qiòng |
B.矜持 jīn 修葺 qì 迷茫 máng 海市蜃楼 shèng |
C.累赘 zhuì 枯槐 huái 笼罩 lǒng 忧心忡忡 chōng |
D.猥琐 suǒ 炽热 zhì 遗憾 hàn 语无纶次 lún |
2.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的很高 , 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 别的紫藤花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节选自宗璞 《紫藤萝瀑布》 )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的很高 , 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 别的紫藤花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节选自宗璞 《紫藤萝瀑布》 )
A.文中加点的短语均为偏正短语,其中“的” “得” “地”为结构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 |
B.“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中的“着”为动态助词,表示香气正持续地弥漫在周围。 |
C.“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中的“但”为连词,用来表示转折关系。 |
D.末句中的“再”为副词,流露出作者对紫藤萝被拆的惋惜与不舍。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小题1】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他处无足当是花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者虽来:____________________
(3)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____________________
(4)则俱不死: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2处)
故 人 与 花 常 两 全 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
【小题5】《爱莲说》和《牡丹说》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爱莲说》通过描写莲的形象,告诉我们要守住本心,不要同流合污。《牡丹说》则通过主人移植牡丹的事寄寓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探究“说”这一古代文体的内容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牡丹说
(清)袁枚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资。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②,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客过而尤③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 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④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韡:繁盛,音wěi。②亡何:同“无何”,不久。③尤:抱怨。④研:通“砚”。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他处无足当是花者: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者虽来:____________________
(3)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____________________
(4)则俱不死: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2处)
故 人 与 花 常 两 全 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何陋之有? |
B.花之隐逸者也。 |
C.予独爱莲之淤泥而不染。 |
D.当求之于上流。 |
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
【小题5】《爱莲说》和《牡丹说》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爱莲说》通过描写莲的形象,告诉我们要守住本心,不要同流合污。《牡丹说》则通过主人移植牡丹的事寄寓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探究“说”这一古代文体的内容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小说《伟大的悲剧》(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伟大的悲剧(节选)
茨威格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小题1】“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中的“这”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小题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斯科特内心怎样的复杂情感?
【小题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他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小题4】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哪里?“伟大”又指什么?
①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②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③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④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伟大的悲剧(节选)
茨威格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小题1】“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中的“这”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小题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斯科特内心怎样的复杂情感?
【小题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他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小题4】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哪里?“伟大”又指什么?
①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②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③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④悲在__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6.
学习第四单元时,老师组织同学们举办“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书写孝心】
用正楷或者行楷抄写《论语 学而》中的这句话。
孝第也者,其为仁至本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孝亲敬老有关名言(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畅抒孝怀】
以下是某同学的演讲稿《百善孝为先》的片段,请按要求修改,让语段文从字顺。
①“百善孝为先”,望文生义,就是在所有的美德中“孝”排在第一位。②这个先行的孝字, 折射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精华。 ③木兰替父从军, 白居易孝亲敬老, 郑板桥责行孝道…… ④从这些历史典故中,让我们领悟到秉承孝行的可贵和可敬。⑤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的孝行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全然遗忘甚至淡化。⑥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 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书,字字句句显孝心。让我们用行动 践行孝义,让孝与和谐相伴,让孝与爱心同行。⑦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 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
第①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修改为 “_________”
第④句成分残缺,本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句词序不当,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有有一句位置不妥 ,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书写孝心】
用正楷或者行楷抄写《论语 学而》中的这句话。
孝第也者,其为仁至本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孝亲敬老有关名言(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畅抒孝怀】
以下是某同学的演讲稿《百善孝为先》的片段,请按要求修改,让语段文从字顺。
①“百善孝为先”,望文生义,就是在所有的美德中“孝”排在第一位。②这个先行的孝字, 折射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精华。 ③木兰替父从军, 白居易孝亲敬老, 郑板桥责行孝道…… ④从这些历史典故中,让我们领悟到秉承孝行的可贵和可敬。⑤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的孝行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全然遗忘甚至淡化。⑥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 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书,字字句句显孝心。让我们用行动 践行孝义,让孝与和谐相伴,让孝与爱心同行。⑦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 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
第①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修改为 “_________”
第④句成分残缺,本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句词序不当,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段有有一句位置不妥 ,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