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日本政府派出大批留学生来到唐都长安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军事技术和思想文化,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掀起了“中国化运动”,把日本民族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次运动规定:凡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给6岁以上的男子ロ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班田农民担负租庸调(地租劳役、各种税收)。
(1)材料一提到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所说的日本发生的“中国化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中所表达的内容反映了这次“运动”的哪项具体措施?
(3)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以上两则材料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
(题文)欧洲封建制度的完成是一个缓慢的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法兰克宫相丕平把他夺取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的地区,送给了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丕平加冕,为他的权カ增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哪一制度?位于社会最底层的是哪一阶级?材料一所体现的制度以什么为纽带?
(2)材料二中,由"丕平献土”可以看出教皇获得土地的方式是什么?除此之外,教皇还通过什么方式占有大量土地?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教会和国王的关系怎样?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怎样?
材料一:中古欧洲有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法兰克宫相丕平把他夺取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的地区,送给了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丕平加冕,为他的权カ增添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哪一制度?位于社会最底层的是哪一阶级?材料一所体现的制度以什么为纽带?
(2)材料二中,由"丕平献土”可以看出教皇获得土地的方式是什么?除此之外,教皇还通过什么方式占有大量土地?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当时教会和国王的关系怎样?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怎样?
2.选择题- (共20题)
4.
阿拉伯帝国扩张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②奠定了哈里发国家疆域的基础
③改变了中古时代文明的格局
④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②奠定了哈里发国家疆域的基础
③改变了中古时代文明的格局
④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2.
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十一、十二世纪的哪一历史史实()
A.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 |
B.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尔曼人侵的进攻 |
D.这里是罗马征服时的古战场 |
13.
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
B.“条条大路通罗马” |
C.“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
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18.
世界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值得探究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布匿战争
②罗马共和国建立
③日本大化改新
④查理•马特改革。
①布匿战争
②罗马共和国建立
③日本大化改新
④查理•马特改革。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③②④① |
D.④②①③ |
19.
公元7世纪,有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文明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阿拉伯帝国 |
B.日本 |
C.罗马帝国 |
D.雅典 |
20.既然你唱歌如此动听,为何不考虑参加《中国好声音》的选拔呢?
Since you sing so beautifully, why not {#blank#}1{#/blank#} The Voice of China?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