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时训练: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573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8

1.判断题(共1题)

1.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许可证”。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地主阶级。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学课程设置一方面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位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1)材料一中西欧新的城市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请列举出意大利、法兰西和英格兰新兴的著名工商业城市各一个。
(3)材料二中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西欧城市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

3.选择题(共9题)

3.
12世纪,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城市的兴起B.大学的兴起C.庄园的出现D.行会的出现
4.
中世纪教会支持创办大学的目的是
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扩大神学的研究和传播
C.开展世俗教育
D.为宗教改革准备条件
5.
一幅图画描绘了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文法、算术、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的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B.3世纪的印度
C.13世纪的巴黎
D.19世纪的英国
6.
(题文)中世纪的大学基础课程除了文法、修辞、算数、集合、天文外,还有(  )
A.逻辑和音乐B.法学和神学C.医学和法学D.法学和逻辑
7.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城市衰落了,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于
A.10世纪
B.11世纪
C.13世纪
D.15世纪
8.
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
A.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
B.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
D.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
9.
“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这一段内容描述的是城市哪一居民的生活
A.商人
B.城市贵族
C.银行家
D.手工业者
10.
12世纪,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城市的兴起
B.庄园的出现
C.大学的兴起
D.行会的出现
11.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