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532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0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随着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与相互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市场也在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起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三 两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
时间
发明者
国家
发明成果
1782年
瓦特
英国
改进蒸汽机
1825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试车成功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6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82年
爱迪生
美国
纽约市珍珠发电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指出这条通道被称作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述“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有何不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北宋首都开封的商业街区分布和长安、洛阳明显不同,不再限定在“坊市”之内,而是分布在全城……。区有通宵营业的地方,形成夜市和晓市,如州桥夜市。……城市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开封城饭馆、酒楼非常多,全城有大酒楼72处,更多的是招待客商(住宿)的邸店……。市场的对面有公署,署内驻有朝廷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发生的各种争执……。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洋布、洋纱、洋化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建立在怎样的农业经营方式基础上,并根据材料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宋开封城商业繁荣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3.
因时而变是儒家思想演变的一大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在策问中提出,“今子大夫待诏百有余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之不同,……将所由异术,所闻殊方与?”

——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力戒“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之弊,易主观玄想为客观考察,改空谈为征实……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以“实事求是”为治学圭臬,注意考镜源流,不拘泥于旧注古训。

——尚斌等《中国儒学发展史》

回答:
(1)针对汉武帝的策问,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对策?采纳这一对策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用一个字概括明清之际儒学思潮的特征。有人认为,“针砭时弊”是这一思潮时代精神的表现。黄宗羲的哪些思想主张可以印证这一观点?

2.单选题(共17题)

4.
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井渠
D.白渠
5.
《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6.
茶叶于新航路开辟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国际贸易的发展
C.机器生产使茶叶产量提高
D.咖啡等新饮品的冲击
7.
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下图《怪物汤》描绘了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映了
A.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
B.技术革新带来环境问题
C.工业革命造成大众恐慌
D.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
8.
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位航海家坚信地圆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
观察“三角贸易示意图”(见下图),能够推导出来的历史结论是

①三角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②美国是三角贸易中最大的奴隶贩子
③贩卖黑奴给美洲带去廉价的劳动力
④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巨大人口损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11.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有多条途径,其中一条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创办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是
A.方举赞
B.陈启源
C.周廷弼
D.张謇
12.
1911年,上海拥有丝厂48家,丝车13738台;1914年增为56家,丝车14424台;1917年猛增为70家,丝车18386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
D.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13.
“河西是个好地方,水库相连象珍珠。千里戈壁变良田,鱼米之乡花果园。石油似海铁成山,地下宝藏数不完,河西英雄志气昂,大搞工业劲冲天。河西英雄千百万,敢想敢说又敢干,天地都在手中掌,亩产定能上五千。”这是某一时期河西地区的口号,该史料
A.真实地反映了河西地区的富饶B.反映人民参与农业合作社的热情
C.体现了“大跃进”的“浮夸风”D.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4.
《他改变了中国》写道:“‘解放思想’的三个关键时期:1978年(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战胜了(华国锋的)‘两个凡是’;1992年的南方谈话使改革充满活力;改革所有制对经济进行重组的‘新时期’。”与上述材料第三个“关键时期”密切相关的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15.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北京送来的绿灯”是指
A.设立经济特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
《钏影楼回忆录》记载:“上海那个地方是开风气之先的,外国的什么新发明、新事物,都是先传到上海。”下列不属于上海社会生活近现代化的史实是
A.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
B.1906年建成第一个有轨电车系统
C.1924年有公共汽车运行
D.2003年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商业运营
17.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最精彩处”在于
A.认为工商皆本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众治”
D.抨击“孤秦”“陋宋”
18.
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9.
19世纪中叶,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当时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依赖的交通工具有
①汽车
②火车
③轮船
④飞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
1992年辞官“下海”者有12万人,不辞官却又投身工商业的人超过1000万。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经商。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街上遇到三个人,就有四个是老总。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公私合营的展开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