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亚非文明古国,是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表现出了自己的文明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仔细观察地图,按自右向左的顺序写出四大古代文明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特点?
(3)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 请你至少列出两条.
材料二 仔细观察《佛教的传播》示意图.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B处是哪个国家? C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有哪些成就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

(1)仔细观察地图,按自右向左的顺序写出四大古代文明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特点?
(3)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成果对今天有直接影响? 请你至少列出两条.
材料二 仔细观察《佛教的传播》示意图.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B处是哪个国家? C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它有哪些成就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发展?
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奴隶)容易捕获,这桩买卖的最重要最发财的中心是……提洛岛,这里一天之内可以进出几万名奴隶。……原因是,迦太基……被摧毁之后,罗马人变得非常富裕,役使大量奴隶。海盗看出用这种方式赚钱非常容易,于是海盗在各地兴起,自已去袭击和贩卖奴隶。
材料二: 有人将工具分为三类,会说话的工具、半哑巴工具和哑巴工具。会说话的工具包括奴隶,半哑巴工具包括牛,哑巴工具包括车子。
(1)材料一反映了罗马社会的哪一特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在罗马繁荣的背后,奴隶的命运如何?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材料一: 他们(奴隶)容易捕获,这桩买卖的最重要最发财的中心是……提洛岛,这里一天之内可以进出几万名奴隶。……原因是,迦太基……被摧毁之后,罗马人变得非常富裕,役使大量奴隶。海盗看出用这种方式赚钱非常容易,于是海盗在各地兴起,自已去袭击和贩卖奴隶。
材料二: 有人将工具分为三类,会说话的工具、半哑巴工具和哑巴工具。会说话的工具包括奴隶,半哑巴工具包括牛,哑巴工具包括车子。
(1)材料一反映了罗马社会的哪一特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罗马奴隶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在罗马繁荣的背后,奴隶的命运如何?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443年起,伯里克利连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15年,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执政期间,奖励学术,提倡文艺……同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是最高的政府官员,
材料二: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材料三: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领主。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伯里克利在政治方面作出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改革是谁推行的改革?改革后的西欧社会有何特点?
材料一:公元前443年起,伯里克利连任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15年,成为雅典的最高统治者。执政期间,奖励学术,提倡文艺……同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是最高的政府官员,
材料二: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材料三: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领主。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伯里克利在政治方面作出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改革是谁推行的改革?改革后的西欧社会有何特点?
2.判断题- (共3题)
6.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
3.选择题- (共12题)
7.
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它充分说明了在中世纪的欧洲
A.耶稣基督是救世主 |
B.王(国王)权高于教(教皇)权 |
C.国王软弱无能 |
D.教(教皇)权高于王(国王)权 |
9.
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 B.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 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
12.
“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的征服。”下列对材料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同时建立 |
B.亚历山大征服迪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帝国 |
C.亚历山大征服迪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
D.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称霸地中海 |
13.
公元前5世纪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会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如果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
B.实施残暴的统治 |
C.统治遭到公民的反抗 |
D.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
14.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
B.封建贵族阶层 |
C.市民阶层 |
D.工业无产阶级 |
16.
“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A. 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A. 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 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