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世界历史过程中,专制逐渐被民主取代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所在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极少数人,而是被全体人民所掌握。
﹣﹣伯利克里
材料三: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曾经这样演讲: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这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
材料四: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1776年7.4日颁布的某一文件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的建筑物是哪些人权力的象征?图二上刻的条文是为了维护哪些人的利益?我们把这些条文合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描绘的现象发生在哪个城邦国家?如何正确理解伯利克里所说的话?
(3)材料三中英国国王不能随意进入某间房屋,这是因为英国确立了哪一政体?该政体是由哪一文献确立?
(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选自哪一文件?分析材料,你认为文件中的制定者们受到了哪一思想运动中的哪种思想主张的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与以上材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权力归属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材料一:

材料二: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极少数人,而是被全体人民所掌握。
﹣﹣伯利克里
材料三: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老威廉皮特曾经这样演讲: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这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
材料四: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1776年7.4日颁布的某一文件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的建筑物是哪些人权力的象征?图二上刻的条文是为了维护哪些人的利益?我们把这些条文合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描绘的现象发生在哪个城邦国家?如何正确理解伯利克里所说的话?
(3)材料三中英国国王不能随意进入某间房屋,这是因为英国确立了哪一政体?该政体是由哪一文献确立?
(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选自哪一文件?分析材料,你认为文件中的制定者们受到了哪一思想运动中的哪种思想主张的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与以上材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权力归属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
材料一: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材料二: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指的是哪一位人物?请再列出另外一位该时代的巨人。这些巨人的作品都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3)写出材料三“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中A.B.C三条航线的开辟者。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四: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 2015年11月,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共出现三次雾霾天气过程:6-8日东北地区出现雾霾过程,PM2.5达到严重污染;12-14日和28-30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两次雾霾天气过程,PM2.5均达到严重污染,其中29日下午北京城区平均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南部超过700微克/立方米。
——摘自新华网
(5)材料四所示的是什么事件后英国的景象?从利弊两个方面说明这一事件的影响
(6)根据上述的材料和问题分析: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双重影响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二: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已经湮没的事物”指的是什么?被湮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指的是哪一位人物?请再列出另外一位该时代的巨人。这些巨人的作品都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3)写出材料三“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中A.B.C三条航线的开辟者。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四: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 2015年11月,东北华北黄淮等地共出现三次雾霾天气过程:6-8日东北地区出现雾霾过程,PM2.5达到严重污染;12-14日和28-30日,华北.黄淮等地出现两次雾霾天气过程,PM2.5均达到严重污染,其中29日下午北京城区平均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南部超过700微克/立方米。
——摘自新华网
(5)材料四所示的是什么事件后英国的景象?从利弊两个方面说明这一事件的影响
(6)根据上述的材料和问题分析: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双重影响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22题)
3.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这堂课探究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 B.古代欧洲文明 | C.封建时代的欧洲 | 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
5.
目前,印度的低种姓群众仍有1.6亿人,占印度总人口的16%。他们中大约2/3是文盲,半数是农民,只有7%的人能喝到安全的饮用水。你认为“低种姓群众”指的是( )
A.婆罗门 | B.刹帝利 | C.吠舍 | D.首陀罗和贱民 |
7.
《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 B.对平民利益有一定的保护 |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 D.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
8.
下列关于11世纪以后西欧手工业方面的新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
B.为了缴纳封建租税,农民在家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
C.商人提供原料、生产工具雇用工人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建立的生产组织是集中的手工工场 |
D.集中的手工工场内工人能够享有工场主的分红 |
13.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
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
D.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 |
17.
14—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A.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大化改新 |
B.文艺复兴和伊斯兰教的创立 |
C.“光荣革命”和新航路的开辟 |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
18.
九年级(3) 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词,判断出相应的人物和事件。下边是小红抽取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它所反映的是( )


A.查理·马特与法兰克王国 |
B.罗伯斯庇尔与法国大革命法国 |
C.克里孟梭与巴黎和会 |
D.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
20.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 力量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工业革命 | 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 D.光荣革命 |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牙曾经把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作为它的殖民据点 |
B.西班牙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
C.法国自诩“日不落帝国” |
D.殖民掠夺和扩张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22.
它仅存在短暂的几十天,但却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并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是( )
A.宪章运动的兴起 |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C.巴黎公社的成立 | D.五四运动的爆发 |
23.
英国船运业中心利物浦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这位作家评论的史实是( )
A.工业革命 | B.新航路开辟 | C.鸦片贸易 | D.三角贸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