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达·芬奇(1452—1519)和哥伦布1451—1506)是同时代的人,在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达·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强调:“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1)材料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以此精神为核心,欧洲掀起了一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列举其一幅代表性美术作品。
材料二 “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哥伦布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2)这句话反映了当时哥伦布怎样的心态?请依据上图指出哥伦布远航的航线。
材料三 以前的世界史,其实主要是地区史,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4)欧洲掀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新航路开辟有何共同影响?
材料一 达·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强调:“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合作一幅画卷,老师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成鲜明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1)材料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以此精神为核心,欧洲掀起了一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列举其一幅代表性美术作品。
材料二 “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哥伦布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2)这句话反映了当时哥伦布怎样的心态?请依据上图指出哥伦布远航的航线。
材料三 以前的世界史,其实主要是地区史,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4)欧洲掀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新航路开辟有何共同影响?
2.
建立法治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皆为非法。”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对材料一这一现象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什么?此文件奠定了该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材料二 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凡尔赛时,路易十六惊呼:“什么!这是叛乱!”他身边的一个近臣却说:“不,陛下,这是革命!”
(2)材料二的描述的是哪场革命?这场革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
材料三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在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3)材料三中《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法典在欧洲的推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四 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农奴制改革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摘编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
(4)根据材料四,分析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颁布的法律是如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综上所述,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
材料一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过国会准许……皆为非法。”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对材料一这一现象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什么?此文件奠定了该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材料二 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凡尔赛时,路易十六惊呼:“什么!这是叛乱!”他身边的一个近臣却说:“不,陛下,这是革命!”
(2)材料二的描述的是哪场革命?这场革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
材料三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在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3)材料三中《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法典在欧洲的推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四 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农奴制改革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摘编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
(4)根据材料四,分析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颁布的法律是如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综上所述,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
3.
科技发明促进了社会进步,改变着世界面貌,影响着人们生活。根据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的名称。 图中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瓦特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利用当徒工的机会,学会制造高难度仪器,1769年,他开始改良效率不高的纽可门蒸汽机,经过不懈努力,1785年完成了对蒸汽机的革新。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发明和改进了我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
(2)据材料二,指出瓦特、爱迪生的成就在工业革命进程中分别做出了怎样重大贡献?并归纳他们取得上述成就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3)材料三中的文字和图片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反映了科学对人类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材料一

(1)据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的名称。 图中交通工具使用的动力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瓦特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利用当徒工的机会,学会制造高难度仪器,1769年,他开始改良效率不高的纽可门蒸汽机,经过不懈努力,1785年完成了对蒸汽机的革新。
电力的广泛应用与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发明和改进了我们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电灯、电话、电报、电影……
(2)据材料二,指出瓦特、爱迪生的成就在工业革命进程中分别做出了怎样重大贡献?并归纳他们取得上述成就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


(3)材料三中的文字和图片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反映了科学对人类的影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2.选择题- (共19题)
4.
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等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5.
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它充分说明了在中世纪的欧洲
A.耶稣基督是救世主 |
B.王(国王)权高于教(教皇)权 |
C.国王软弱无能 |
D.教(教皇)权高于王(国王)权 |
7.
2016年2月12日,梵蒂冈天主教教皇方济各与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基里尔一世在古巴正式会面,这是自1054年教会大分裂以来,两大宗教领袖千年来的首次会晤。其实,他们信奉的是同一宗教,即( )
A.基督教 | B.佛教 | C.道教 | D.犹太教 |
8.
在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兴”的含义是指( )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
D.神学文化的复兴 |
9.
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A.维护国家统一 | B.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
C.确立君主立宪制 | D.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
10.
今天,人们用这座可以容纳1600名观众的“环球剧院”来表达对一位天才的怀念之情.他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等被全世界公认的经典剧作,一直是剧院唯一的选择.请问这位天才是
A.西班牙人 |
B.意大利人 |
C.法国人 |
D.英国人 |
11.
“拿破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宣布解放农奴,取消封建特权,唤起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由此可见,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影响在于
A.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 B.损害了欧洲国家人民的利益 |
C.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 D.使欧洲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12.
2016年法国欧洲杯官方徽标,它的设计源自于主题“庆祝足球艺术”,该徽标以法国国旗中红白蓝三种颜色为元素。法国国旗的蓝、白、红三色分别代表法国大革命时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试猜想这组口号源自于


A.《权利法案》 |
B.《人权宣言》 |
C.《独立宣言》 |
D.《解放黑奴宣言》 |
13.
“1630年,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民和契约佣工……1680年,这时甘蔗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巴巴多斯劳动力构成发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奴隶贸易的猖獗 |
C.工业革命的完成 | D.美国的独立 |
14.
林肯代表的美国共和党1860年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这表明林肯( )
A.抗击英国殖民统治的决心 | B.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
C.废除黑人奴隶制的主张 | D.与南方奴隶主妥协的主张 |
16.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指()
A.大化改新 | B.武装倒幕 |
C.明治维新 | D.废除农奴制 |
17.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就注定这场改革( )
A.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 B.没有任何成效 |
C.废除了农奴制 |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
18.
“范围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之一。下列充分体现“范围广”这一特点的选项是( )
A.一战从1914年到1918年,历时4年多时间 |
B.一战共有30多年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火燃遍欧、亚、非三大洲 |
C.一战中出现飞机、坦克、毒气弹等新式武器 |
D.一战中双方阵亡人数达840万,经济损失达2084亿美元 |
19.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刺杀奥匈帝国的王储费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很快,这事件就成为帝国主义发动战争的借口,普林西波维护民族独立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破灭。1914年,俄、德、英、法等国纷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从萨拉热窝事件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 )
A.战争是维护民族独立的唯一手段 | B.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
C.列强的争夺中,民族独立无法实现 | D.个人意愿与民族利益无法调和 |
20.
某条约第2条规定:“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到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一条款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指( )
A.德国、奥匈帝国 | B.法国、俄国 | C.英国、法国 | D.英国、俄国 |
21.
1630年,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经济主要依靠烟草,多数种植者是来自欧洲的自由民和契约佣工,…,1680年—这时甘蔗成为巴巴多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非洲奴隶已是欧洲人的三倍。”巴巴多斯劳动力构成发生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 B.奴隶贸易的猖獗 | C.工业革命的完成 | D.美国的独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