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至宋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向西,在带来战争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利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
(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归纳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动态与趋势?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至宋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向西,在带来战争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利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 观点内容 |
学者1 |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
学者2 | 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吕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已任。 |
学者3 | 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持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
学者4 | 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徒交融这三大功能。 |
——摘编白耿昇《丝绸之路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归纳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动态与趋势?
2.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门)
材料二 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缩影。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一左右。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対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没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中国民族工业在1912—1921年迅速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有何阻碍民族エ业发展的因素。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材料二 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缩影。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一左右。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統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対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没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中国民族工业在1912—1921年迅速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有何阻碍民族エ业发展的因素。
2.单选题- (共27题)
3.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明朝
A.鼓励民间贸易 |
B.禁绝朝贡贸易 |
C.实行海禁政策 |
D.造船技术落后 |
4.
(历史解释——汉代“市”的特点)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下列对图片中集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交易时间不受限制 |
B.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
C.交易场所遍及城中各处 |
D.起源于农村的“草市” |
5.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6.
唐代将城市居民按坊居住并进行管理,宋代坊成为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城市由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开始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此变化反映出
A.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
B.商业活动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
C.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转入松弛 |
D.下层市民开始主导城市生活 |
9.
山西太原王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王家大院的建造者和主人王氏,是明清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建造了这一豪宅。该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晋商文化 |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
C.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D.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
11.
宋代的盐、茶、酒等是政府专卖的禁榷商品。与前代禁榷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全由官方经营不同,宋代把一些不适合官府经营的环节,转让给民间工商业者或普通百姓经营。材料表明宋代
A.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 |
B.政府的专卖政策受到了冲击 |
C.商业管理政策更加实际 |
D.民营手工业者经营能力提高 |
12.
从该表中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宋元丰年间诸路垦田情况统计表 | |||
北方诸路垦田数字(亩) | 南方诸路垦田数字(亩) | ||
开封府界 | 1,333,167 | 两浙路 | 36,247,756 |
京东路 | 25,828.460 | 江南东路 | 42,160,447 |
京西路 | 20,562,238 | 江前西路 | 45,046,689 |
河北路 | 26,956,008 | 荆湖南路 | 32,426,796 |
陕西路 | 44,529,838 | 荆湖北路 | 25,898,129 |
河东路 | 10,226,730 | 福建路 | 11,091,453 |
总计 | 139,436,841 | 总计 | 192,871,270 |
A.南方农业人口已超过北方 |
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
C.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加强 |
D.南方劳动生产率超过北方 |
13.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据此可知,清朝
A.康熙时期放弃了“海禁”政策 |
B.“海禁”政策一度有所放松 |
C.政府一直厉行“海禁”政策 |
D.乾隆时期积极开放对外贸易 |
14.
根据“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三者的关系示意图(下图)”,下列叙述最准确的是


A.奴隶社会的经济就是小农经济 |
B.自然经济就是小农经济 |
C.小农经济是自耕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D.三者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
15.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A. 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B. 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 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 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16.
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这体现了
A.传统的贱商观念 |
B.鲜明的反封建意识 |
C.等级制度的强化 |
D.理学对人性的桎梏 |
18.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 |
B.壮大了工业资产价级的力量 |
C.使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
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19.
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
B.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
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21.
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人均收入的差距大约3︰1,而到1914年时这一差距增加到约7︰1。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B.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落后的政治制度 |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
D.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动荡不安 |
23.
1503年,牙买加岛人口达30万,到1548年几乎全部消失;海地岛在15世纪末人口达6万,到1548年时仅剩500人。这种变化
A.刺激了黑奴贸易的繁荣 |
B.是世界医疗技术落后的结果 |
C.反映了殖民扩张的客观效果 |
D.说明西欧掠夺了美洲劳动力 |
25.
某校学生根据下表,从不同角度对英国工业革命演进特点进行了探究。其中认识有误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大事年表(进程部分)
时间 | 事作 |
1765年 |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手摇纺纱机 |
1771年 | 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
1779年 | 克隆普顿发明骡机 |
1782年 | 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
1785年 | 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 |
1814年 | 史蒂芬孙制成蒸汽机车 |
1825年 |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
A.生产动力:人力、水力、畜力、蒸汽动力依次发展 |
B.技术革新领域:从棉纺织业扩展到交通等部门 |
C.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 |
D.技术进步影响范围:从一国向多国扩展 |
26.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时农民战争更大。”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突破了君主专制制度 |
B.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
C.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
D.迈出“师夷长技”第一步 |
27.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布洋棉价廉物美 |
B.政府不让民产之土布土棉出口 |
C.手工制造的土布、土棉产量太低 |
D.民众缺乏爱国心,追求洋布洋棉 |
29.
“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除四害.”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首诗,记录了1958年春的北京全民杀麻雀事件。该诗从侧面反映了
A.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高度热情 |
B.左倾错误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
C.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积极性高涨 |
D.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城市卫生环境建设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