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深州市长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94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7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楚、粤铁商,咸丰年前销售甚旺,近(同治十一年)则外洋铁价较贱,中土铁价较昂,又粗硬不适于用,以致内地铁商十散其九。……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中国的主要出口物中,茶叶由1871年至1873年的1022159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1055064公担;……棉花由1871年至1873年的8486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290417公担。这种变化加上国内资本主义企业日渐发展的原料需求,又带来了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杭、嘉、湖之丝;浙、皖、闽、赣、湘、鄂之茶,一时风起,蔚为大观。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创办的工厂统计(部分)
年份
厂名
所在地
创办人或主持人
资本(元)
工人数
1863
洪盛机器碾米厂
上海
 
6000
8
1872
继昌隆缫丝厂
广东南海县
陈启源
 
 
1875
程恒昌轧花厂
江苏奉贤
 
206000
224
1878
贻来牟机器磨坊
天津
朱其昂
 
 
1879
裕昌厚丝厂
广东南海
陈倠樂
 
 
1879
机器轧油厂
广东汕头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三 旧的封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被打破,新的因素成长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因素,中国社会才向前跨进了一步。总的来说就是:近代中国是这样一个过渡时代。

——《中国近现代史(二十五讲)讲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三中的“过渡”在经济上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政治方面的进步影响。

2.单选题(共22题)

2.
唐宋时期,江浙所产粮食,通过运河,大量运往北方。到了明末清初,江浙地区每年要从湖广、四川等地调运大量粮食。这是因为江浙地区
A.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B.农业生产衰退
C.经济作物种植扩大
D.自然经济解体
3.
下图所示的工具,王帧在《农书》说明:“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铀,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排前直木,随排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一工具的运用使得
A.农业生产力极大提高
B.农田灌溉得到了迅速发展
C.冶金业得到迅速发展
D.陶瓷业由制陶发展到制瓷
4.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在“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并设有“市长”或“市令”进行管理。由此可知西汉
A.商业非常繁荣
B.社会秩序紧张
C.市场管理严格
D.城市功能完备
5.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汉武帝时期
A.加重征收各种赋税
B.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实行盐铁官营政策
D.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6.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特征,主要是指深翻土壤、中耕除草、高垄播种、育秧移栽等。据此可知,精耕细作这种农业模式产生于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7.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是
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唐都洛阳
D.宋都东京
8.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束缚在后来先后被冲破。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和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分别是在
A.汉朝、唐朝
B.春秋战国时期、明朝
C.明朝、清朝
D.唐朝、宋朝
9.
美国作家斯塔尔在1907年撰写的《刚果真相》一书中说到当时刚果土著人的遭遇时说:“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边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据此能够说明
A.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B.美国白人的殖民统治
C.奴隶贸易的残酷性
D.西方殖民主义的罪恶
10.
1854—1856年间英国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同期进口的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据此可知英国
A.成为“日不落帝国”
B.极力对外倾销商品
C.工业革命效果明显
D.抢占世界原料市场
11.
下表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它国家
比重
13.4%
4.6%
14.5%
37.7%
29.8%
 
A.英国已失去殖民帝国地位
B.德国与英法的矛盾激化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D.美国的工业化已经完成
12.
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A.引起了“价格革命”
B.引起了“商业革命”
C.引起了“商业危机”
D.引起了“贸易革命”
13.
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体现“制度优势”的战争是
A.英西战争
B.英法战争
C.英荷战争
D.普法战争
14.
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
A.炼钢技术的改进
B.化学工业的进步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5.
下表为南方沿海某乡的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这反映了该地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D.经济结构逐渐变动
16.
在近代某一时期,上海五家印钞厂一分钟就可印刷1600万元的钞票,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只好发行面额10万元的大钞。当时的舆论嘲笑说,在百业萧条的中国,唯一仍在开足马力的工业级就是钞票印刷业。这一局面最有可能是在
A.1917年
B.1927年
C.1937年
D.1947年
17.
下表是1913年和1920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促使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工业企业(家)
资本总额(万元)
工人总数(万人)
1913
698
33082
27
1920
1759
50062
56
 
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
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欧美列强忙于一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
18.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9.
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民族工业
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D.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0.
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B.“大跃进”成就显著
C.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21.
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国共产党开始纠正“左”倾错误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八字方针”在农村取得了一定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22.
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23.
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
B.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C.新式教育使女性思想解放
D.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