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1)材料一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国家(或城邦)的民主制度?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
(2)有人说:“该政治制度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请结合材料一及课本知识加以说明,哪些人没有民主权利?(答出两点即可)
(3)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制度”维护的是哪一个阶级的利益?通过哪一部法律文献维护该阶级的利益?该法律文献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 大化元年(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646年以诏书形式公布改新的主要内容:……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编制户籍、计帐(规定赋役的登记),行班田收授之法,统定班给人民土地和应负租赋的数额。废旧贡纳制,实行租庸调的新税法。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转变?
材料三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内部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5)材料三所说的“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指的是什么?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1)材料一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国家(或城邦)的民主制度?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
(2)有人说:“该政治制度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请结合材料一及课本知识加以说明,哪些人没有民主权利?(答出两点即可)
(3)材料一中所说的“政治制度”维护的是哪一个阶级的利益?通过哪一部法律文献维护该阶级的利益?该法律文献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 大化元年(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646年以诏书形式公布改新的主要内容:……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编制户籍、计帐(规定赋役的登记),行班田收授之法,统定班给人民土地和应负租赋的数额。废旧贡纳制,实行租庸调的新税法。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转变?
材料三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内部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5)材料三所说的“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指的是什么?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材料二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三 《一千零一夜》以第六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以插叙手段连缀成书。
——《世界史·古代史》
(1)从材料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
(2)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的信徒称为什么?该宗教所奉行的经典是什么?该宗教的建筑代表是什么?
(3)阿拉伯人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途径有哪些?请各举一例。我们应该怎样吸收外来文化?
材料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材料二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三 《一千零一夜》以第六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以插叙手段连缀成书。
——《世界史·古代史》
(1)从材料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
(2)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的信徒称为什么?该宗教所奉行的经典是什么?该宗教的建筑代表是什么?
(3)阿拉伯人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途径有哪些?请各举一例。我们应该怎样吸收外来文化?
2.选择题- (共45题)
5.
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
6.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
A.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
B.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
C.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
D.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
9.
下列哪些是在雅典伯里克利时代可以看到的情形()
①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会上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②学校学生与著名的学者进行辩论
③成年妇女积极参加选举
④男孩七岁后必须在军事学校接受统一的军事训练( )
①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会上讨论决定国家大事
②学校学生与著名的学者进行辩论
③成年妇女积极参加选举
④男孩七岁后必须在军事学校接受统一的军事训练( )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④ |
10.
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 B.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
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 D.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
16.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频繁 | 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 D.农耕文明发达 |
17.
世界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值得探究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布匿战争
②罗马共和国建立
③日本大化改新
④查理•马特改革。
①布匿战争
②罗马共和国建立
③日本大化改新
④查理•马特改革。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③②④① |
D.④②①③ |
21.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古尼罗河流域文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你,这些认识中正确的是
A. 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此地
B. 基督教产生于此地
C. 古代该地区人们使用象形文字
D. 西方文明发源于此地
A. 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此地
B. 基督教产生于此地
C. 古代该地区人们使用象形文字
D. 西方文明发源于此地
24.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手工作坊中严峻使用奴隶劳动 | B.国家大事由公民大会决定 |
C.妇女在公民大会上发表言论 | D.外邦人担任政府公职 |
30.
随着驻伊美军在2011年底撤离伊拉克,两河流域这片曾经的人类文明摇篮之安危再次引起世人关注。以下各项中,属于这一地区文明的是( )
A.象形文字、金字塔 | B.司母戊鼎、甲骨文 |
C.种姓制度、佛教 | D.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
37.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一做法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
A.基督教迅速兴起 | B.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
C.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 D.罗马教廷的权力至高无上 |
39.
下面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教义上要求人们忍受苦难,顺从命运安排,放弃斗争 |
B.“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与佛教有关 |
C.创立的先后顺序分别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诞生地点都是在亚洲 |
D.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是以传说释迦牟尼出生之年算起 |
41.
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反映他的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曾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这部著作最有可能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 B.《天方夜谭》 |
C.《荷马史诗》 | D.《俄底浦斯王》 |
42.
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
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
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
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 |
44.
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以下属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是( )
①亚历山大东征 ②阿拉伯数字西传 ③希波战争 ④马可·波罗来华
①亚历山大东征 ②阿拉伯数字西传 ③希波战争 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45.
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4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