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中学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一二三单元测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483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1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历史学领域中,文明一般指一种先进的文化。当某阶段的文化较广泛地使用了文字,则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初步形成;当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政治权力出现的时候,则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较为完备。当文化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时候就可以称为文明。
在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漫征途中,东方文明出现得最早,都不约而同的产生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紧随其后,多以海洋为中心。东西方文明随着东西方的战争、商贸往来、和平交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而互相交融,对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文明的含义。(1分)
(2)根据材料指出东西方文明起源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概括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联系主要有哪些基本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2.选择题(共31题)

2.
下列文明中的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希腊
3.
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最久远的文明,他们的最佳旅游目的地是:
A.希腊
B.英国
C.古罗马
D.法国
4.
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性主人、一名女性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成年男性奴隶、一名成年女性奴隶。具有选举权的合法公民每人可投一票。这个家庭可以投
A.1票
B.2票
C.3票
D.4票
5.
一个政权无论多么的强大,都有走向衰老、死亡的一天。这个强大的政权曾经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他们饱受战乱之苦,但是客观上又使得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文明得以互相融合,同时也加快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这里的“政权”指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雅典城邦
C.亚历山大帝国
D.波斯帝国
6.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关于对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等内容
B.颁布于罗马帝国时期
C.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D.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7.
根据下列第一组的内在联系,选择能使第二组成立的答案:
一组:伯利克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二组: ——罗马帝国的建立
A.亚历山大
B.斯巴达克
C.凯撒
D.屋大维
8.
“respublica”一词起源自拉丁文,被译为“共和国”。相对于帝国及王国,共和的特色是国家元首并非世袭皇权,若元首是以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则是民主政体。下列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的措施的是
①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
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③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④建立津贴制度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A.庄园
B.手工工场
C.大种植园
D.人民公社
10.
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叙述不正确的是
A.等级之间界限森严
B.低等级的人不允许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C.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D.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1.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兴起。它兴起的重要原因有
①经济的发展
②希腊罗马文化传播
③阿拉伯文化不断传入西欧
④资产阶级形成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
法兰克王国国王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此后获得了罗马教皇的支持,国家实力强大。他是
A.亚历山大
B.屋大维
C.克洛维
D.查理曼
13.
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庄园里的佃户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A.为领主耕种“直领地”
B.向教会缴纳“什一税”
C.缴纳“婚姻捐”“继承捐”等
D.为领主耕种“公用地”
14.
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  )
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
15.
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  )
A.《汉谟拉比法典》B.《民法典》
C.《十二铜表法》D.《查士丁尼法典》
16.
下面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A.文明名称
B.出现时间
C.著名人物
D.文明类型
17.
我们平时所说的千年帝国——拜占廷帝国,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是()
A.西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
C.东罗马帝国D.法兰克王国
18.
西欧社会在法兰克王国土地改革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封建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
A.封君与封臣B.国王与诸侯
C.教皇与教士D.领主与佃农
19.
(题文)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  )
A.信仰基督教B.亲赴麦加朝拜C.提供兵役服务D.提供实物地租
20.
领主可以用来奴役佃户,佃户也可以用来维护自己权益的地方是(  )
A.“直领地”B.“公用地”C.元老院D.庄园法庭
21.
4世纪末,被罗马皇帝确定为国教的是
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
22.
在古代埃及,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这主要反映了(  )
A.古代埃及推行种姓制度
B.埃及法老具有无上的权威
C.古代埃及吏治严酷
D.王权逐渐衰落
23.
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他在当政期间努力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直接掌握军队,并最终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这里的“他”指的是
A.汉谟拉比
B.胡夫
C.图特摩斯三世
D.阿育王
24.
下列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巴比伦的自由民都拥有公民权
B.有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一样高
C.男子欠债时可以将妻子儿女送去抵债
D.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可以不受处罚
25.
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佛教的是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亚当
26.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曾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其主要目的是
A.保障公民利益
B.发展社会经济
C.维护奴隶主利益
D.健全民主制度
27.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28.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条常规流行于古代
A.西欧一些国家B.阿拉伯国家C.中国D.日本
29.
佛教教义中含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内容是( )
A.“忍耐顺从”B.消除欲望C.“众生平等”D.不反对奴隶制度
30.
“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他诅咒剥削者,说他们的灵魂要升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这里的“他”是指
A.释迦牟尼B.耶稣
C.穆罕默德D.三藏法师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