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扶沟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76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4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事实之间有着横向、纵向的关系。横向即比较同一时空不同空间的历史事物,纵向即按照时序叙述历史事物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
广州“十三行”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欧洲联盟
南方谈话
丝绸之路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世界贸易组织
“海上马车夫”
 
请从以上表格中任选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简述其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联。

2.材料分析题(共3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发展历程
1868年
英国伦敦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
1903年
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
英国的克里夫兰、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
1926年
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
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64年
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整编

材料二 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清朝末年,政府颁布的交通规章完全是欧洲式的,于是靠左行驶就变成了靠右行驶。……抗战胜利后,行政院立法通过了“靠右走”的规定。

——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中国曾“以右为尊”》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以来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的科技改进对城市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影响我国近代行路规则确立的因素有哪些?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遭遇了特大早灾,秋种难以进行。安徽省委将集体无法耕种的土地“借”给农民。有些地方在“借地”的基础上搞起了包产到组,其中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搞起了包干到户。

——吴恩远《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注意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材料三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人们思维深处的深层次忧虑没有解决。从南方讲话到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进一步开放,到90年代中期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安徽“借地”的做法有何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呈现的特点。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仁宗皇祜年间,岁入53万余贯,南宋高宗时达到200万余贯。

——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发展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3.单选题(共23题)

5.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商品经济发展挑战原有规制
D.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6.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A.频繁更换工种
B.技术精湛
C.职业是世袭的
D.是临时工人
7.
《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D.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8.
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9.
“它在1500年至1750年间所发挥的作用在欧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其他经济活动,成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机器运转的巨大机轮”。材料中的“它”是指
A.开辟殖民地
B.商业贸易
C.奴隶贸易
D.机器生产
10.
2011版英国50英镑纸币背面图案是,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博尔顿不仅为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将蒸汽机推向市场,使其获得广泛应用。这表明英国人认为
A.技术创新和推广同样重要
B.发明创造受益于专利制度
C.工业革命是近代历史起点
D.改良蒸汽机推动经济发展
11.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12.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13.
《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
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 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
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
14.
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这一政策
A.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B.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
C.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D.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
15.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一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小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这表明
A.世界普遍确立工业文明主导地位
B.工业文明推广实质是各国之间相互借鉴
C.变通工具变革成为文明演进关键
D.世界市场逐步发展推动工业文明的扩展
17.
有人根据英国海关记录整理出下表,从表中信息可知英国
18世纪主要年份英国离港商船的吨位情况表
年份
1700
1714
1737
1751
1774
1783
1800
吨位(单位:万吨)
32
44
50
52.5
84
96
192
 
A. 海上贸易突飞猛进
B. 成为“世界工厂”
C. 已经掌控世界市场
D. 自由经济政策盛行
18.
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工业革命顺利完成
B.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C.海上殖民霸权转移
D.奴隶贸易空前繁荣
19.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0.
据《浙江百年大事记》记载:“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已丑)二月十日,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宁波道台批准立案并通知海关。此为浙江民营火柴厂之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D.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民族资本
21.
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22.
(题文)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实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
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23.
近代史上有首《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A. 外商企业发展艰难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 官僚资本极度膨胀
24.
下图为1812~1888年中国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该图说明当时中国
A.税收项目较为单一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关税税率不断提高
25.
1958年2月,为“加强田间管理”、保障“粮食放卫星”,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麻雀因“偷盗国家粮食”而在“灭四害”运动中被确定为“四害”之一加以捕杀。当时这一举措
A.保障了全国各地粮食丰产
B.是运动式经济建设的写照
C.改善了人民公社生活环境
D.是伪科学大行其道的表现
26.
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
年份
钢产量
煤产量
基本投资
积累率
1961年
750万吨
2.5亿吨
59.5亿元
19.2%
1962年
600万吨
2.39亿吨
46亿元
10.4%
 
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
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27.
下表是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
 
1988年
1992年
1996年
1997年
个体工商户(万户)
1454.9
1533.9
2703.7
2850
从业人员(万人)
2304.9
2467.7
5017.1
5441
 
―据王玉茹《中国经济史》对表中数据变化,正确的解释是
A.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
B.理论突破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C.个体企业逐渐占据主体地位
D.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