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材料一“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以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2)依据材料二,小历认为“这一民主制度中所体现的平等,适用于所有公民。”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说明你的理由。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灭无闻。”——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材料一中所说的“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是在哪里建立的?(2)依据材料二,小历认为“这一民主制度中所体现的平等,适用于所有公民。”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说明你的理由。
2.
卢梭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律信仰是人类走向法治和秩序的必由之路。而人类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片

材料二: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
(1)材料一中的石柱铭刻着哪一部古老的法律文献?它属于哪一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果?
(2)材料二中的“成文法”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依据材料指出它的制定带来什么影响?它在罗马建制使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
(4)结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的人类法制建设历史的认识。
材料一:如图片

材料二: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
——改编自斯塔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1)材料一中的石柱铭刻着哪一部古老的法律文献?它属于哪一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果?
(2)材料二中的“成文法”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依据材料指出它的制定带来什么影响?它在罗马建制使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
(4)结合上述所有材料谈谈你的人类法制建设历史的认识。
3.
日本人历来相信并崇拜强者,习惯无原则地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古代,日本从中国、朝鲜等国“拿来”了包括文字在内的文化、宗教、礼制等等,而且日本人还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消化能力作了大胆的改革,没有一味照搬。比如说,用汉字创造了平、片假名。用片假名记录来自印欧语系的外来语。
公元7世纪,日本孝德天皇参照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又吸收了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改新”,这一次改革使日本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到了近代,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工业化道路、富国强兵的关键改革。促成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和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种直面现实且符合当时国情的呼吁理应对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相反,这本书却引起了日本有识之士的关注。看清现实的日本于是就进行了历史上改变社会性质的第二次改革“明治维新”。
(1)材料中“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指的是什么变化?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公元7世纪,日本孝德天皇参照起源于日本本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又吸收了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大化改新”,这一次改革使日本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到了近代,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工业化道路、富国强兵的关键改革。促成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和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书中,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种直面现实且符合当时国情的呼吁理应对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相反,这本书却引起了日本有识之士的关注。看清现实的日本于是就进行了历史上改变社会性质的第二次改革“明治维新”。
(1)材料中“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指的是什么变化?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
思想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事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什么思潮?
(3)材料三中“文艺复兴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列举两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4)材料四中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事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齐世荣《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材料二: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想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四: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即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什么思潮?
(3)材料三中“文艺复兴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列举两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4)材料四中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2.选择题- (共29题)
5.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A.5人 |
B.3人 |
C.2人 |
D.1人 |
7.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
B.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 |
C.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
D.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
10.
“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A.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世界 |
B.罗马法最终带来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
C.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 |
D.罗马法对后世各国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
11.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流行着一条常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此语反映当时欧洲社会盛行
A.极端残酷的奴隶制 |
B.王位独尊的君主专制 |
C.封君封臣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 |
D.服务国王的中央集权制 |
20.
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征服了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王国,足迹远达印度。在他统治下,诞生了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他的传奇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请问他是
A.伯利克里 |
B.屋大维 |
C.亚历山大 |
D.克里斯提尼 |
25.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 |
B.体现“君权神授” |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
27.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选出的“解说员”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所选专题的相关资料。有一组的解说员展示搜集的材料如方框所示。请你判断其所选的专题是


A.古代印度 |
B.古代埃及 |
C.古巴比伦 |
D.古代希腊 |
30.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于395年,直至1453年灭亡,延续了1058年。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 B.西罗马帝国 |
C.奥斯曼土耳其 | D.阿拉伯帝国 |
31.
12世纪晚期,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利,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请问在这一时期天皇处于什么地位
A.天皇有实权 |
B.天皇大权旁落 |
C.天皇掌握行政权 |
D.天皇被废 |
32.
恩格斯认为文艺复兴“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新的一幕。”材料中“它们”指的是
A.古希腊、罗马文化 |
B.马克思主义 |
C.空想社会主义 |
D.法国启蒙思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