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下是九年级某班在进行“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探究性学习:
(任务一)搜集资料:
下面是王源同学搜集的几则材料:
第一组材料:
材料一 “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他们不受他人的迫害。”
材料二 “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七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正是这次政变,掀开了日本历史的新一页。”
第二组材料:
材料三

(1)王源搜集的这两组材料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材料?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搜集相关材料?
(任务二)分析材料:
(2)材料一中“他”改革的时间大约是什么时间?请简要分析其改革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回答,材料中“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次政变,掀开了日本历史的新一页。”?
(任务三)思考感悟:
(4)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任务一)搜集资料:
下面是王源同学搜集的几则材料:
第一组材料:
材料一 “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他们不受他人的迫害。”
材料二 “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七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正是这次政变,掀开了日本历史的新一页。”
第二组材料:
材料三

(1)王源搜集的这两组材料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材料?你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搜集相关材料?
(任务二)分析材料:
(2)材料一中“他”改革的时间大约是什么时间?请简要分析其改革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回答,材料中“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这次政变,掀开了日本历史的新一页。”?
(任务三)思考感悟:
(4)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2.
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敝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材料二 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应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
材料三 庄园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三,说说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是什么。图中的“自营地”由谁直接经营?
材料四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至少写两点)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敝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有何作用?材料二 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应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材料三 庄园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三,说说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是什么。图中的“自营地”由谁直接经营?
材料四 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等城市相比,有什么特点。(5)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多元化的表现。(至少写两点)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区域,请分别写出字母A、B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名称。

(2)材料二中图片分别代表着世界早期文明的具体表现。请你选出材料一中C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具体表现。
(4)今天,开放的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你认为该怎样对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明?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区域,请分别写出字母A、B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名称。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片分别代表着世界早期文明的具体表现。请你选出材料一中C所代表的区域文明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人东方,同时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的?古代人类交往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4)今天,开放的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你认为该怎样对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明?
2.选择题- (共21题)
4.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变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汉漠拉比在位时再度统一了两河流域 |
B.屋大维独揽国家最高权力实行元首制 |
C.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重大改变 |
D.阿拉伯人把印度发明的数字符号传到欧洲 |
5.
它颁布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刻写在青铜板上,使量刑定罪有服文字依据。它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它”是
A.《汉谟拉比法典》 |
B.《十二铜表法》 |
C.陶片放逐法 |
D.种姓制度 |
6.
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颁布了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对当时欧洲其他地区以及后世的立法都有深远的影响,它是
A.《十二铜表法》 |
B.《汉谟拉比法典》 |
C.《拿破仑法典》 |
D.《查士丁尼法典》 |
7.
大学这种高等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西欧中古文明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12世纪时西欧大学兴起,其根本原因是。
A.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
B.活跃的社交和宽松的环境 |
C.教师自治团体的争取 |
D.城市的复兴和工商业的繁荣 |
9.
从10世纪开始,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出现了许多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兴起的最伟大的意义是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 B.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
11.
“庄园生产大部分自己需要的物品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个庄园里都有加工粮食的磨坊、造酒的酒坊。”这段记载说明庄园经济的特点是
A.对外开放 |
B.商品经济 |
C.自给自足 |
D.完成了工业化 |
14.
“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一个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A.中世纪欧洲 | B.古代希腊 | C.古代日本 | D.古代阿拉伯 |
15.
在现代历史中,元首这一称谓演变为主权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元首”一词最早用于罗马帝国的建立者。那么历史上第一位“元首”应该是( )
A.凯撒 | B.克洛维 | C.屋大维 | D.查理曼 |
16.
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其中“阿拉伯人的口”主要说明了( )
A.阿拉伯人善于言辞 |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
C.阿拉伯人创立了阿拉伯数字 | D.阿拉伯人喜欢交际 |
17.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古巴比伦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 |
B.古巴比伦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
C.古巴比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D.古巴比伦奴隶没有理发的自由 |
19.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
22.
印度中央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首席顾问纳林德·贾达夫博士曾开玩笑说:“我来自印度种姓制度最低贱的等级,但我突破了种姓制度的所有藩篱。”如果根据种姓制度的划分,纳林德·贾达夫博士在古印度应属于: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首陀罗 D. 吠舍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首陀罗 D. 吠舍
23.
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那里”是
A.古埃及 | B.古希腊 | C.古罗马 | D.古印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