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复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下图为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代 | 1520 | 1600 | 1670 | 1700 | 1750 | 1801 | 1851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5.25 | 8.25 | 13.5 | 17.0 | 21.0 | 27.5 | 51.0 |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0题)
3.
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
A.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
C.经济全球化 |
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
4.
美洲独有的一些物种传播到东半球。玉米、马铃薯传入中国以及非洲等地,促使当地人口迅速增长。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
6.
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人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A.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
B.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
C.对法战争中取得胜利 |
D.建立“日不落”帝国 |
7.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
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 |
8.
下表为北宋都城夜市的记载。
由此可知,北宋
种类 | 概况 |
固定型店铺 | 酒楼、茶肆、金银首饰店、药铺等,其中大部分属于个体私营 |
半固定型摊贩 | 装饰品、迷信品、日用杂货、各类小吃 |
流动型摊贩 | 各类饮食 |
由此可知,北宋
A.社会崇尚奢靡之风 |
B.商业管理制度较为混乱 |
C.专业化市场已出现 |
D.商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 |
9.
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
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 |
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
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
10.
据《吕氏春秋·上农》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A. 井田制的实行
B. 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A. 井田制的实行
B. 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C.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11.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
B.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市场 |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取代 |
D.封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