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7题)
1.
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
2.
中世纪形容西欧城市的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加强 |
B.封建主日渐贪婪,加强对市民的剥削 |
C.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D.形成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
5.
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
A.适用于雅典全体居民 |
B.仅适用于雅典的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
C.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
D.在盛行专![]() |
6.
古希腊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以下属于古代希腊对世界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是( )
①民主政治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荷马史诗》 ④种姓制度
①民主政治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荷马史诗》 ④种姓制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0.
不管是大河流域的文明还是海洋文明,都有它们独特的文明标签。下列连结不正确的是( )
A.金字塔——古埃及 | B.《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 |
C.种姓制度——古印度 | D.现代奥运会起源——古罗马 |
11.
某同学在学完世界古代文明史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种姓制度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
B.战争是传播文化的最有效途径 |
C.罗马被视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源头 |
D.希腊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 |
12.
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们都面面相qù{#blank#}1{#/blank#}了,shū {#blank#}2{#/blank#}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niǎo niǎo {#blank#}3{#/blank#},到了头发shāo{#blank#}4{#/blank#}儿上,添上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15.
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布匿战争”、、“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地中海成为内湖”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希腊文明的繁荣 | B.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
C.罗马帝国的扩展 | D.罗马历史的演变 |
18.
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西欧城市的复兴 |
B.新航路的开辟 |
C.文艺复兴 |
D.工业革命 |
21.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初三(3)班的同学展开了激烈讨论,你认为谁的看法是正确的( )
A.小李认为是一次复古运动 |
B.小王认为是一次宗教改革运动 |
C.小江认为是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运动 |
D.小陈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
23.
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是指( )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的开辟 |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D.宪章运动 |
24.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巨人的时代”。下列作品的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两位“巨人”? ( )




A.莎士比亚. 达·芬奇 |
B.莎士比亚. 拉斐尔 |
C.但丁. 米开朗基罗 |
D.达·芬奇. 但丁 |
26.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l4一l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提倡人文主义 |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
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
27.
印第安人说哥伦布是个“恶魔”,欧洲人说哥伦布是一个“有功之臣”。你认为下列哪个观点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哥伦布的远航活动
A.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美洲,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
B.哥伦布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将落后的美洲带入文明时代 |
C.哥伦布给印第安人带来巨大灾难,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D.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体现了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
28.
“l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之所以受到如此隆重的礼遇,是因为他
A.到达了印度,掠取了黄金香料 | B.开辟了新航路,为殖民掠夺奠定基础 |
C.征服了大洋,证明了地圆学说 | D.沟通了四大洲,促进了各国友好往来 |
33.
“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这段《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国家”指的是( )
A.日本 | B.美国 | C.英国 | D.法国 |
36.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 B.《独立宣言》 |
C.《人权宣言》 |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37.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D.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要听命于英王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D.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要听命于英王
2.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7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