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聿怀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436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3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古亚非欧文明是古代最早发祥地之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42条:自由民佃田以耕,而田不生谷,则彼应以未尽耕耘论,应依邻人之例,以谷物交付田主。

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1)材料一内容出自于哪一部法典?其实质是为了维护那个阶级的利益?其地位如何?

材料二: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宣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2)材料二内容是出自哪一文明古国宗教?根据材料概括出佛教的教义。

材料三 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


雅典民主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民主的现代形式。……除十将军外所有官吏均通过抽签选出,所有公职的任期均限定一年……既然雅典人对被少数声名显赫的人统治不感兴趣,由所有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就差不多每周都开会对所有重大决定进行投票表决。

(3)根据材料三,说明古代雅典民主制度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材料四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十二铜表法》

(4)根据材料四中概括出罗马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二铜表法》有何意义?

材料五从罗马艺术发展的历程看,由于起步远逊于希腊艺术文化,所以,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建筑艺术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无论是建筑艺术的取材、题材、风格和哲学思想等,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

——《历史材料与解析》

(5)你如何看待材料五中的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证实你的看法。
2.
欧洲在近代成为促进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然而,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孕育并成长起来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如果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兰克王国封臣与封君有哪些权利与义务?结合所学分析,与西周分封制有什么类似之处?

材料二中古西欧的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多兴起于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条件有哪些?具有怎样的地位?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三从10世纪起,城市重新兴起,成为一定地区的经济与宗教中心。13 世纪,许多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而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近代大学提供了经验。

(3)根据材料三简析西欧大学兴起的原因。这些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四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4)根据材料四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土地是民生的基础,土地关系的变化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面貌。东西方许多统治者往往非常重视土地关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封君和封臣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

材料二 中古欧洲的混乱导致庄园必须自给自足,退回到原始的经济……庄园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公社合作”,就是农奴必须共同生产,由于经济的困难,各种农具与牲口都由领主提供。所以农奴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因此必须共同耕作。另外因为土地的贫瘠与耕种技术的落后,庄园经济普遍采行三年轮耕制,把耕地分为三个部份,“春耕地”、“秋耕地”以及“休耕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庄园经济的特点。

材料三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田令》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废除世袭贵族的特权和称号。

(3)根据材料三内容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改革?简述这一改革经济方面的举措。结合材料一谈谈上述两个改革在影响上有何共同之处?
(4)以上材料反映的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2.选择题(共32题)

4.
“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据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恩格斯的这段话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  )
A.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B.迅速衰亡的原因
C.对欧亚文明发展的局限D.迅速衰亡的过程
5.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
A.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B.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原则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6.
我们从历史文献《管家之书》中可以了解到13世纪________、管家、采邑官、监守官以及犁倌、马车倌、羊倌、猪倌等各自的职守。空格内填入哪一项最合适(    )
A.奴隶主B.庄园主C.城堡主D.工场主
7.
“经年累代的研究业已表明,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乃至公元1300年的欧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材料中所说的“不同”包括(  )
①庄园经济盛行
②城市争取自治
③奴隶制度盛行
④大学兴起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体现了罗马法(  )
A.内容和体系丰富而完备B.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C.具有超越时间和民族的永恒价值D.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
9.
图1所示遗迹反映的是图2中    处的文明。
A.AB.BC.CD.D
10.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11.
下图中的“?"处应填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12.
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B.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C.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D.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
13.
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提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
A.“自由是天赐的”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D.“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14.
关于世界文化有这样一种说法:“希腊人的脑,中国人的手,阿拉伯人的脚.”其中能够充分说明“阿拉伯人的 脚”的史实有(  )
①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②将阿拉伯的天文学与医学知识传入中国
③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向外传播
④翻译了古希腊的典籍.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
美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哈特在《历史上百位影响最大的人物及其排列顺序》中说:“我选择穆罕默德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迈克尔·哈特关于穆罕默德这一观点的是
A.创立了伊斯兰教B.建立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
C.曾在麦加传教D.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16.
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有一情节:猴神大叔帕万把与小萝莉带回准岳父家中,请求收留说:穆尼漂亮又温柔,准是个婆罗门。不料几天后穆尼露馅儿了,猴神又对准岳父说:那她就是个刹帝利。这一情节反映了古印度哪一制度至今仍根深蒂固
A.奴隶制度
B.种姓制度
C.宗法制度
D.世袭制度
17.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但是,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下列关于基督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A.1世纪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B.相传创立者是耶稣
C.他们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罗马帝国的压迫和剥削
D.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18.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债权人得拘禁债务人60日。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3个集市日将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所判定的金额。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强调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19.
城市的发展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11世纪,在政治上,自治城市成为西欧社会新的政治实体,使政治格局复杂化;在文化上,自治城市促进了大学的建立与发展。这段材料叙述了(  )
A.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B.西欧城市繁荣的原因
C.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D.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20.
(题文)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商鞅变法、封君封臣制度、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人类文明的开端
B.亚欧封建社会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1.
下列是对中世纪一个西欧庄园中农奴卡洛斯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清晨,卡洛斯吃过简单的早餐,先到领主的直领地除草 ②半晌午,到自家的份地里给庄稼捉虫 ③中午,向领主缴纳继承捐,准备把自己的份地传给儿子 ④下午离开庄园到不远处的城市中打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
读历史著作,摘录笔记,加以整理和分析是历史拓展学习的一种不错的方式。下面的笔记表述错误的是(  )
A.AB.BC.CD.D
23.
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地方史志等: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等:口述史料包括回忆录,神话,传说、史诗等。下列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①《荷马史诗》
②迦太基城遗址
③《史记》
④《威海市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
十三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材料体现出当时佛罗伦萨  (    )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文艺复兴运动开始
C.市民阶级发展壮大D.教会控制佛罗伦萨
25.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曾先后出现过许多文明。赵晓峰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①金字塔的国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国 
③种姓制度的国度
④民主之花的雅典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6.
孝德天皇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田令》中有“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这材料中反映了改革中哪项举措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颁行“班田收授法”
C.田地可以自由买卖
D.受田者死后,不用归还国家
27.
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A.胡夫
B.伯里克利
C.汉谟拉比
D.穆罕默德
28.
在我国历史记载中,日本曾一度被称作“倭国”,到唐代的670年,“日本”这一国名才开始使用。习惯上我们还用“东瀛”“东洋”“扶桑”指称日本。中国隋唐对日本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其标志性事件是
A.大和兴起
B.大和国统一
C.苏我氏父子专权
D.大化改新
29.
一个奴隶反驳不让他吃饱饭、只逼他拼命劳动的奴隶主说:“牛马还要吃草睡觉,你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我的主人!”结果,按该国的法律,这个奴隶的两只耳朵被割掉了。这部允许如此残暴行径的法律是()
A.民法法典B.哈佛拉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D.婆罗门法典
30.
根据所学的知识,图中①②处分别填上(   )
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31.
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征服了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王国,足迹远达印度。在他统治下,诞生了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他的传奇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你知道他是谁吗?( )
A.伯利克里B.屋大维C.亚历山大D.穆罕默德
32.
有人到罗马旅游,夜间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各项中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B.爱琴文明
C.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D.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33.命题 p:xR ,使得 f(x)=x ,则 ¬p 为{#blank#}1{#/blank#} .
34.命题 p:xR ,使得 f(x)=x ,则 ¬p 为{#blank#}1{#/blank#} .
35.命题 p:xR ,使得 f(x)=x ,则 ¬p 为{#blank#}1{#/blank#}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