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
第42条:自由民佃田以耕,而田不生谷,则彼应以未尽耕耘论,应依邻人之例,以谷物交付田主。
第196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1)材料一内容出自于哪一部法典?其实质是为了维护那个阶级的利益?其地位如何?材料二: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宣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2)材料二内容是出自哪一文明古国宗教?根据材料概括出佛教的教义。材料三 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

雅典民主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民主的现代形式。……除十将军外所有官吏均通过抽签选出,所有公职的任期均限定一年……既然雅典人对被少数声名显赫的人统治不感兴趣,由所有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就差不多每周都开会对所有重大决定进行投票表决。
(3)根据材料三,说明古代雅典民主制度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材料四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十二铜表法》
(4)根据材料四中概括出罗马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二铜表法》有何意义?材料五从罗马艺术发展的历程看,由于起步远逊于希腊艺术文化,所以,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建筑艺术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无论是建筑艺术的取材、题材、风格和哲学思想等,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
——《历史材料与解析》
(5)你如何看待材料五中的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证实你的看法。材料一: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如果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兰克王国封臣与封君有哪些权利与义务?结合所学分析,与西周分封制有什么类似之处?材料二中古西欧的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多兴起于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条件有哪些?具有怎样的地位?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三从10世纪起,城市重新兴起,成为一定地区的经济与宗教中心。13 世纪,许多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而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近代大学提供了经验。
(3)根据材料三简析西欧大学兴起的原因。这些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发展有何影响?材料四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4)根据材料四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封君和封臣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材料二 中古欧洲的混乱导致庄园必须自给自足,退回到原始的经济……庄园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公社合作”,就是农奴必须共同生产,由于经济的困难,各种农具与牲口都由领主提供。所以农奴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因此必须共同耕作。另外因为土地的贫瘠与耕种技术的落后,庄园经济普遍采行三年轮耕制,把耕地分为三个部份,“春耕地”、“秋耕地”以及“休耕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庄园经济的特点。材料三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田令》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废除世袭贵族的特权和称号。
(3)根据材料三内容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改革?简述这一改革经济方面的举措。结合材料一谈谈上述两个改革在影响上有何共同之处?(4)以上材料反映的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2.选择题- (共32题)
A.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 | B.迅速衰亡的原因 |
C.对欧亚文明发展的局限 | D.迅速衰亡的过程 |
A.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 | B.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原则 |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
A.奴隶主 | B.庄园主 | C.城堡主 | D.工场主 |
①庄园经济盛行
②城市争取自治
③奴隶制度盛行
④大学兴起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A.内容和体系丰富而完备 | B.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
C.具有超越时间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 D.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价值追求 |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
A.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 | B.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
C.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 D.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 |
A.“自由是天赐的”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
D.“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
①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②将阿拉伯的天文学与医学知识传入中国
③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向外传播
④翻译了古希腊的典籍.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A.创立了伊斯兰教 | B.建立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 |
C.曾在麦加传教 | D.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 |
A.奴隶制度 |
B.种姓制度 |
C.宗法制度 |
D.世袭制度 |
A.1世纪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
B.相传创立者是耶稣 |
C.他们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罗马帝国的压迫和剥削 |
D.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 |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
D.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
A.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 B.西欧城市繁荣的原因 |
C.西欧城市兴起的特点 | D.西欧城市兴起的影响 |
A.人类文明的开端 |
B.亚欧封建社会 |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①清晨,卡洛斯吃过简单的早餐,先到领主的直领地除草 ②半晌午,到自家的份地里给庄稼捉虫 ③中午,向领主缴纳继承捐,准备把自己的份地传给儿子 ④下午离开庄园到不远处的城市中打工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①《荷马史诗》
②迦太基城遗址
③《史记》
④《威海市志》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 B.文艺复兴运动开始 |
C.市民阶级发展壮大 | D.教会控制佛罗伦萨 |
①金字塔的国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国
③种姓制度的国度
④民主之花的雅典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A.实行贵族世袭制 |
B.颁行“班田收授法” |
C.田地可以自由买卖 |
D.受田者死后,不用归还国家 |
A.胡夫 |
B.伯里克利 |
C.汉谟拉比 |
D.穆罕默德 |
A.大和兴起 |
B.大和国统一 |
C.苏我氏父子专权 |
D.大化改新 |
A.民法法典 | B.哈佛拉法典 |
C.汉谟拉比法典 | D.婆罗门法典 |
A.伯利克里 | B.屋大维 | C.亚历山大 | D.穆罕默德 |
A.雅典民主政治 | B.爱琴文明 |
C.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 | D.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