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 第一次统练(中国古代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14361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
第12条
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
第86条
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
第128条
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
 

——摘编自尹超凡《郑氏家规的伦理价值探析》

材料二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三 州县贤,则民安。贤者视民为子,不忍伤也。太守,约州县者也;司道,约府州县者也;抚按无所不约。约之使人人守法……则天下治矣。臣谨条画州县所当持行者,令自抚按而下,以递相约,庶几皇上之仁恩,得实究之民也。如课农桑须中心诚恳,欲开民衣食之源,使民兴起。

——摘编自高攀龙《申严宪约责成州县疏》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
(3)州县官吏是将家庭与国家连接为一体的枢纽与关键。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大儒高攀龙就加强州县官员管理所提出的建议。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传统家国共同体建构的当代价值。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
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
 
公元1年
960年
1300年
1700年
中国
450
450
600
600
欧洲
550
422
576
924
 
(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
这一觉睡到1840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一战而全民皆醒矣”。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据材料,指出明清两朝“长期停滞”的表现,试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五百年里欧洲发展的表现。
(3)从政策和技术的层面分析1300年到1800年欧洲人均GDP猛增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的影响。
(4)你是否同意甲午“一战而全民皆醒矣”?说明理由

2.单选题(共6题)

3.
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C.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
D.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4.
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家庭人口
项目
数量(单位:钱)
5人
收入
粮食
8500
支出
赋役
2989
日常开支
7950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D.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5.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
6.
唐代敦煌户籍残卷记载:公元700年,户主张玄均34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1人,寡1人,合应授田230亩,而其实际授田为75亩;721年,董思切一户应授田131亩,而实授田为28亩。这反映了唐代
A.均田制已遭到破坏
B.分配土地严重不均
C.官吏的腐败贪污
D.各地的经济不平衡
7.
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
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8.
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B.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
C.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D.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顶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