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它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罗马共和国开始向海外扩张,最终确立了在地中海的霸权。公元前73年爆发大规模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统治。
材料三: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当时人们相信,"永恒之城"罗马永远不会陷落。3世纪,罗马帝国统治者争权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自4世纪起北方的日耳曼人涌入帝国……476年,西罗马皇帝被雇佣军首领废黠,西罗马帝国灭亡。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中罗马颁布的成文法是什么?公元前73年爆发大规模起义的领导者是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恒之城”陷落的原因。
材料一:“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450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它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罗马共和国开始向海外扩张,最终确立了在地中海的霸权。公元前73年爆发大规模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统治。
材料三: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当时人们相信,"永恒之城"罗马永远不会陷落。3世纪,罗马帝国统治者争权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自4世纪起北方的日耳曼人涌入帝国……476年,西罗马皇帝被雇佣军首领废黠,西罗马帝国灭亡。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中罗马颁布的成文法是什么?公元前73年爆发大规模起义的领导者是谁?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恒之城”陷落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这次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14世纪中叶,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
(1)材料一中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与诗人但丁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的是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这次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14世纪中叶,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
(1)材料一中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与诗人但丁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的是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基督教自认为是一种世界性宗教,要求人人都接受它。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马可·波罗行纪》把东方描绘为"香料盈野,黄金遍地"。该书在欧洲广为流传,这就进一步剌激了欧洲人急于前往东方寻找黄金的欲望。
(2)材料二中“美洲航路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支持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国家。他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哪一学说的正确性。
材料一:基督教自认为是一种世界性宗教,要求人人都接受它。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马可·波罗行纪》把东方描绘为"香料盈野,黄金遍地"。该书在欧洲广为流传,这就进一步剌激了欧洲人急于前往东方寻找黄金的欲望。
——摘编自《世界通史·近代卷》
材料二: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西班牙人对于葡萄牙垄断东西贸易(特别是贩运香料)一事垂涎三尺,麦哲伦接受使命去探险。这次远征是一个空前的壮举,他在1519年从西班牙圣卢卡尔港出发,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终返回欧洲。——摘编自吴于庄、齐世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2)材料二中“美洲航路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支持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国家。他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哪一学说的正确性。
2.选择题- (共20题)
4.
“当否定种姓制度并对不同于终极客观实在的灵魂的信仰发出挑战的时候,就诞生了一种广为流传的宗教,它迷住了整个东亚。”材料中的“宗教”诞生于
A.古代印度 |
B.古代中国 |
C.古代阿拉伯 |
D.古代罗马 |
6.
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为缔结这种关系有了较以前更为确定和规范的仪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封君要对封臣行臣服礼
②封士是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
③封君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即"授职礼"
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平等的,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①封君要对封臣行臣服礼
②封士是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
③封君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即"授职礼"
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平等的,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7.
孝德天皇在公元制6年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颁布改新诏书,“实行‘班回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这一改革被称为
A.大化改新 |
B.幕府统治 |
C.伯里克利改革 |
D.种姓制度 |
9.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A.内容全面 |
B.思想落后 |
C.传播广泛 |
D.影响深远 |
10.
16世纪初,英国一家呢绒厂出现了纺织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的工种,他们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商品生产。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和方式是指( )
A.手工作坊 | B.手工工场 | C.工场手工业 | D.租地农场 |
11.
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 B.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
C.各阶层均为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 D.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农村广泛发展 |
12.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他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其中的“他”是( )
A.僧侣 | B.祭司 | C.法老 | D.大商人 |
18.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这一时期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哪项发明促进了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
A.殖民掠夺 |
B."罗盘"导航技术 |
C.《地理学指南》 |
D.传播西方文明 |
19.
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人们的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马铃薯被世界“发现”得益于
A.新航路开辟 |
B.殖民掠夺 |
C.殖民争霸 |
D.三角贸易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