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41431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6

1.综合题(共3题)

1.
《英国庄园生活》是研究中世纪庄园农民的经典之作,它以1150~1400年为单位,描绘了中世纪乡村生活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英国,其经济生产模式是庄园经济,它是一种封建主义经济。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园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

材料二 庄园经济相对的独立性是庄园法能够保持传统而不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庄园内部有大量旧有的东西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并没有消失,而是得到了不断继承。最为明显的是,在庄园“敞田制”中的集体耕作、公共牧场等,据说“这种习俗是日耳曼保存下来的古代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残余。”

材料三 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庄园法庭上的胜诉,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这是领主获得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

材料四 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庄园经济的主要人员构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公共牧场”属于庄园经济的哪一部分。
(3)结合材料三,指出庄园法庭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庄园法庭存在的积极意义。
2.
阿拉伯世界对于艺术美有独特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伊斯兰教的产生)

材料一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迁往雅特里布城。伊斯兰教称这一迁徙事件为“希吉拉”(旧译“徙志”)。雅特里布亦因穆罕默德的到来而改名为麦地那·纳比,意为“先知之城”,简称麦地那。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材料二 在东方,阿拉伯人于664年占领中亚细亚的阿富汗斯坦地区,然后兵分两路,北路军进军中亚内陆草原地区,一路所向披靡,直到在帕米尔高原西部遇到中国军队才停下脚步,并与兴起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吐蕃西部和西北部边界的兴都库什山脉相接壤。

材料三 公元8世纪中叶到9世纪初,帝国政治较为稳定,生产力发展较快,经济和贸易繁荣,是帝国的鼎盛时期。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传播)

材料四 阿拉伯人在数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突出体现在21世纪对印度数字与零符号体系的改造与推广,它不仅方便了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也导致了人类计算领域的一场革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后建立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遇到中国军队”是哪位唐朝将领率领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建立的影响。
(4)请你列举阿拉伯文化中的数学成就。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材料三: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难以忍受的歧视和凌辱。

(1)材料一图中所示是哪一文明古国的遗存?被称为什么?它在古代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如何?请再举出一个这个古国的文明成果?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的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这是古代哪一国家的重要历史文献?从法典内容看,它维护的是谁的利益?法典中体现了该王国的一大特征是什么?该文明成果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材料三反映了古印度的什么制度?是什么人制定的这一制度?他们制定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影响?

2.选择题(共20题)

4.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解释的垄断
B.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C.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D.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扩充
5.
拜占庭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以篡权者阿莱克修斯一世开始,他引入西欧封建分封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突厥进行了有力的抵抗,并收复了一些东部领土。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由此发起了(  )
A.亚历山大东征
B.法兰克王国的扩张
C.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
D.十字军东征
6.
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  )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A.伯里克利改革B.大化改新
C.北魏孝文帝改革D.查理改革
7.
“2019年年2月27日,美国士兵焚烧___《古兰经》(是默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引发世界抗议,反美示威蔓延!这则消息的空格处应填写(  )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道教
8.
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W.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00—1300年)》一书中认为:“中世纪庄园的起源是中世纪制度中的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下列关于西欧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为封建领主所有
B.农奴获得份地,必须承担劳役,缴纳捐税
C.庄园出现于9世纪
D.庄园主在自己的庄园里权力凌驾一切
9.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可以参加投票的有
A.5人
B.3人
C.2人
D.1人
10.
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B.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11.
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A.古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12.
“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13.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国。它创造辉煌的古代文明,但由于外族入侵,国家被吞并,导致近3000年的文明没有延续下来。最早吞并古埃及的国家是(  )
A.波斯帝国B.古巴比伦王国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帝国
14.
下列国家与其文明成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古中国--种姓制度
B.古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
C.古印度--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D.古巴比伦--甲骨文、青铜器
15.
“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A.古代印度河流域
B.中世纪的欧洲
C.封建社会的日本
D.古代两河流域
16.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西方文明产生较早,东方文明出现较晚
B. 西方文明依托于海洋,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
C. 西方人传统保守,东方人冒险进取
D. 西方文明以农耕为主,东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17.
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这里所指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
18.
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19.
下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况
B.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反映了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D.证明了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0.
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1.
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度B.种姓制度C.领主制度D.专制制度
22.
希腊被人们称为是欧洲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指的是古希腊文明的( )。
A.种姓制度B.雅典民主政治C.《汉谟拉比法典》D.建立帝国
23.
下列图中的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按照图中内容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