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材料一 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文化的西传,唤醒了沉睡中的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
——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因、成就和世界影响》
材料三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从落后、封闭的状态中走了出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此前,世界各地基本上是孤立的、隔绝的,全球的面貌并不为人们所了解,只是在一系列的地理发现之后,欧洲人才走出欧洲,面向世界,才开始有了整体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陆伟芳《西欧商品经济大发展:地理大发现的前因后果》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据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阿拉伯“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文化与文艺复兴运动有何联系?
(3)材料三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据材料概括其历史作用。
材料一 詹姆士二世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被推翻,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奥兰治的威廉来英国当国王。1689年,威廉接受了阐明议会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的《权利法案》。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议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的变革得到支持的原因。材料三
序号 | 历史信息 |
① | 17世纪时,英国国王竭力推行封建专专制,鼓吹“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是神授予的,不可违抗。 |
② |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
(3)材料三中②的信息出自什么文件?①②项历史信息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国家 | 1820年 | 1870年 | 1896-1900年 | 1913年 |
英国 | 50 | 32 | 20 | 14 |
法国 | 15-20 | 10 | 7 | 6 |
德国 | ―― | 13 | 17 | 16 |
美国 | 10 | 23 | 30 | 36 |
材料二: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
国家 | 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的位次 |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
英国 | 3 | 1 |
法国 | 4 | 2 |
德国 | 1 | 5 |
美国 | 2 | 4 |
材料三: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20世纪初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1)结合表一,分析1820年-1870年,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表二中看出帝国主义间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出现了什么现象?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你认为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什么?
(4)材料三中最终引爆这支“火药桶”的“火星”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它对今天有什么警示?
材料一:

(1)材料一的两幅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新的政策”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暂时的退却”?材料三: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苏联)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材料四: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大国崛起》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这种体制的弊端积重难返,它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美日之战)
材料一 下面三幅图片均为历史上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

(1)图一美国舰队的闯入后,日本民族危机严重,引发了日本历史上的哪次变革?变革前后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二、图三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意味着二战进程发展到怎样的阶段?
(美日之争)
材料二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美国、日本)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2) 据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美日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哪里?《九国公约》签订后, “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为什么?
(美日之盟)
材料三 美国、日本在不同时期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

(3)图一、二反映出 20 世纪 50—70 年代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请问 50 年代初,美国哪些举措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图二、三日本、西欧实力的增强对美国的霸权政策和世界政治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选择题- (共18题)
A.雅典的地理环境独特 |
B.雅典经济空前繁荣 |
C.雅典帕特农神庙雄伟 |
D.雅典民主政治极盛 |
A.思想解放运动 |
B.文学革命运动 |
C.文化复古运动 |
D.宗教改革运动 |
A.新航路开辟成功 |
B.法国大革命 |
C.“三角贸易” |
D.美国独立战争 |
A.华盛顿 | B.拿破仑 | C.林肯 | D.罗斯福 |
A.郑和下西洋 | B.文艺复兴 | C.新航路开辟 | D.三角贸易 |
①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都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
③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④都解放了劳动力
A.①②④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A.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
B.日本改革派推翻幕府统治 |
C.林肯政府废除黑人奴隶制 |
D.列宁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美国独立战争 | B.美国南北战争 |
C.第一次工业革命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A.加快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 |
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
C.开辟了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 |
D.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B.建立欧洲联盟 |
C.建立欧洲共同体 |
D.建立联合国 |
A.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
B.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发展 |
C.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秩序混乱 |
D.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来说均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
A.是一纸休战书 | B.损害了法国的利益 |
C.解决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 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