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19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岀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的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2.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
地点
资本
雇工
所用机器或产量
继昌隆缫丝厂
广东南海
1万元
700人
使用蒸汽动力
贻来牟机器磨房
天津
7万元
10人
机器磨面
通久源轧花厂
宁波
2万两
400人
新式扎花机40台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
广州
15万两
 
每周产纸40吨
燮昌火柴公司
上海
5万两
800人
日产火柴50箱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思想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2.单选题(共9题)

3.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从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在当时主要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金融中心开始转移到美洲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美洲和欧洲之间开始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
4.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万能蒸汽机、火车机车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汽轮
D.电话机、内燃机
5.
(董)仲舒曰:“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A.土地私有制度
B.土地兼并严重
C.手工业的繁荣
D.商品经济的发展
6.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C.反清复明活动日益尖锐
D.民间走私危及国家的财政收入
7.
下列现象在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是
①马可波罗来到中国
②中国开始种植玉米、烟草
③人们第一次把美洲画在地图上
④葡萄牙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8.
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家爱国热忱的推动
B.国民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
C.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9.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
A.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
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
C.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
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
10.
“1992年初,邓小平乘车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 ,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阐发。”人民版课本的这段叙述中,空缺的应是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论
C.“一国两制”论
D.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论
11.
1987—1988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这
A.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
B.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C.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
D.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