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材料一 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岀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的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
2.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 | 地点 | 资本 | 雇工 | 所用机器或产量 |
继昌隆缫丝厂 | 广东南海 | 1万元 | 700人 | 使用蒸汽动力 |
贻来牟机器磨房 | 天津 | 7万元 | 10人 | 机器磨面 |
通久源轧花厂 | 宁波 | 2万两 | 400人 | 新式扎花机40台 |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 | 广州 | 15万两 | | 每周产纸40吨 |
燮昌火柴公司 | 上海 | 5万两 | 800人 | 日产火柴50箱 |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沙健孙《***思想通论》
材料三
材料四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2.单选题- (共9题)
3.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从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在当时主要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B.世界金融中心开始转移到美洲 |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
D.美洲和欧洲之间开始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 |
4.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万能蒸汽机、火车机车 |
B.电灯泡、电动机 |
C.汽车、汽轮 |
D.电话机、内燃机 |
5.
(董)仲舒曰:“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A.土地私有制度 |
B.土地兼并严重 |
C.手工业的繁荣 |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8.
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家爱国热忱的推动 |
B.国民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 |
C.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
9.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描述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情景“洋布、洋纱、洋花边等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这种情景说明
A.西方商品涌入冲击自然经济 |
B.中国工业崛起抵制西方侵略 |
C.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繁荣 |
D.资本输出终止中国工业步伐 |
10.
“1992年初,邓小平乘车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 ,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阐发。”人民版课本的这段叙述中,空缺的应是
A.科学发展观 |
B.“三个代表”论 |
C.“一国两制”论 |
D.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