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东台唐洋中学高一3月学情检测历史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41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材料四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3分)
(2)据材料二分析,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1分)统治者目的是什么?(1分)
(3)材料三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材料: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5年5月31日)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特区是个窗口”,请说出2个我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窗口”。

2.判断题(共2题)

3.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工艺技术水平远逊于民间私营手工工场。
4.
下图中的城市布局反映了当时坊市分开与打破交易时间限制的特点。

3.单选题(共20题)

5.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6.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吕氏春秋·任地》中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五移无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下列对上述材料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的耕作方法
B.说明古代农业很早就懂得了精耕细作
C.是古代曲辕犁普遍使用的鲜明写照
D.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的智慧结晶
8.
宋朝诗人梅尧臣《水轮咏》:“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写的是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
9.
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10.
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写道:“邢磁类银,越磁类玉”,“邢磁类雪,越磁类冰”,这是陆羽对邢、越二窑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唐代瓷器生产成就的一个简略概括。下列瓷器中属于邢窑瓷器的是
A.陶罐
B.白瓷
C.青瓷
D.青花瓷
11.
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最早生活于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2.
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 ②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3.
下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青铜文物及文物上的拓片。联系商代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商代的青铜铸造水平很高
②该文物产自官营手工业
③拓片上的文字是甲骨文
④当时青铜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4.
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

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
①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②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③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③④
15.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有限度的对外开放,其与自然经济相适应,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16.
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符合史实的是
A.该会馆是山西、陕西盐商联络乡谊之情的场所
B.该会馆是山陕商帮维护同行和同乡利益的组织
C.该会馆证明扬州也是明清时期商帮聚居地之一
D.该会馆应为山陕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17.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是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他们分别是(   )
A.苏商和晋商B.浙商和晋商
C.徽商和晋商D.苏商和徽商
18.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
“匡仲谋(1877~1956),出生于江苏无锡杨墅园匡村。1902年在沪独资开设亚东棉业公司……鉴于日货充斥市场,民族工商业岌岌可危,匡仲谋于民国15年在上海开办‘蓬莱国货市场’。……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蓬莱市场被日军焚烧,给匡仲谋以毁灭性打击。抗战胜利后,匡仲谋东山再起,再度开设蓬莱商场。”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史实不包括
A.亚东棉业公司的开设折射出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莲莱国货市场”首次开办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处于短暂春天
C.日本的全面侵华,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了沉重打击
D.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力量之一
20.
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 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 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D. 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1.
下表是1927、1936年全国华商纱厂相关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项目
1927年
1936年
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
209.90万枚
274.60万枚
华商纱厂布机数
1.35万台
2.55万台
 
A.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 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
22.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3.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东南沿海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②自然经济瓦解 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4.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的是  (   )
A.纺织业和造纸业B.纺织业和面粉业
C.造纸业和化工业D.冶金业和面粉业

4.选择题(共8题)

25.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26.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27.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28.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29.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

30.

图表示近20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题。

31.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一个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下表.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

性状表现(眼色)

个体内基因组成

黑色

四显基因(AABB)

褐色

三显一隐(AABb、AaBB)

黄色

二显二隐(AaBb、AAbb、aaBB)

深蓝色

一显三隐(Aabb、aaBb)

浅蓝色

四隐基因(aabb)

32.

CH3COOH是一种弱酸,而氯乙酸(CH2ClCOOH)的酸性强于CH3COOH,这是因为﹣Cl是一种强吸引电子基团,能使﹣OH上的H 原子具有更大的活动性.有的基团属于斥电子基团,能减弱﹣OH上H 原子的活动性,这种作用叫“诱导效应”.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判断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