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 2018-2019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138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高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民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3)分析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夫天理者,理欲也。理欲者,自然之分也;既以自然之分,则人人皆平也,无谓贵贱之分。

——戴震《理》

材料二 但丁宣称人是高贵和平等的,因为人都有上帝赋予的“意志自由”来判断选择,获得“为自己而生存”的自由。彼特拉克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与此同时,他还将矛头直指宗教禁欲观,大胆歌颂人的生活欲望和世俗享乐,他嘲笑经院神学家只是一些总想了解“深奥的上帝秘密,漠视人性和人欲的傻瓜。”

——摘编自孟广林《意大利人文主义人本观与明清之际人文观的异同》

材料三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并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1934年林语堂《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进步性。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产生的社会效果差异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2.单选题(共17题)

3.
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机器生产
B.垄断组织形成
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4.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B.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5.
某国际金融组织2017年12月12日在巴黎发布公报说,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该组织在2019年后将不再向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采项目提供贷款。同时表示,最贫穷国家的那些能让贫困人口受益、且符合《巴黎协定》要求的天然气项目仍将获得资金支持。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A.
B.
C.
D.
6.
1991年12月,欧共体成员国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规定欧盟内部实行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共同的公民身份政策,统一货币等。这表明
A.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C.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D.欧洲国家间隔阂消除
7.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8.
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附属国贡品
D. 官营手工业
9.
如图是1500—164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示意图。对该变化趋势的成因评述正确的是
A.货币贬值引起商品价格持续上升
B.殖民地为小麦出口提供了广阔市场
C.工业城市发展使粮食需求量大增
D.市场经济环境下价格随需求波动
10.
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
B.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
C.非洲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1.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12.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3.
现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先后打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每一次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打破“计划经济崇拜”的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14.
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
A.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
B.恢复古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
C.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
D.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15.
在史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把孔子与苏格拉底相提并论,两位圣贤在中西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获得的尊重与崇拜难分伯仲。孔子与苏格拉底在东西方都受到尊崇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A.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
B.思想主张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C.思想主张中含有人文主义思想
D.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16.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支持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17.
有学者评价古希腊某哲学家时指出:他认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已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哲学。该学者评价的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18.
路德的“因信称义”,进一步坚定了上帝为自然界制定秩序的信心,强化了上帝创造的是有条不紊的世界的观念,这种坚定不移的信仰是最根本的。相信一切事物存在并有其固有的规律,是可以理解和可以预言的。这表明宗教改革
A.为理性活动解除枷锁
B.强化了对上帝的崇拜
C.发现了客观自然规律
D.摆脱了对上帝的迷信
19.
1929年至1933年,胡佛政府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公园面积增长了40%,森林面积增加了250英亩,并从1931年开始修建著名的胡佛水坝工程。这说明胡佛总统
A.在一定程度上干预了社会经济
B.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
C.过度开支加剧了国家经济困难
D.完全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