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
B.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
C.父母亲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赡养义务。 |
D.经过公安人员的教导,他已大彻大悟,要彻底改掉自己的犯罪行为。 |
2.
(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
B.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掀起了一股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
C.实践证明,能不能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看整改落实到位。 |
D.如果要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完善道路设施,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 |
3.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热爱课外阅读吧,走进那一片天地,愿你乐而忘返。
②经典和佳作的语言,都是有力度有厚度,饱含思想感情,蕴藏文化内涵的。
③在感悟语言美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增强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④我们要细细揣摩、玩味,从中领悟语言的趣味和美。
⑤阅读课外名著,别忘了品味文章的语言。
①热爱课外阅读吧,走进那一片天地,愿你乐而忘返。
②经典和佳作的语言,都是有力度有厚度,饱含思想感情,蕴藏文化内涵的。
③在感悟语言美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增强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④我们要细细揣摩、玩味,从中领悟语言的趣味和美。
⑤阅读课外名著,别忘了品味文章的语言。
A.①②④③⑤ | B.⑤②④③① | C.①②④③⑤ | D.⑤④②③① |
2.字词书写- (共2题)
4.
根据语境,给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襄阳优秀的楹联文化,追溯(______)着久远的历史,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它镌刻在古朴悠长的深巷里,记录在浓郁醇香的翰墨中,萌(______)生在如诗如画的山水里。
襄阳优秀的楹联文化,追溯(______)着久远的历史,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它镌刻在古朴悠长的深巷里,记录在浓郁醇香的翰墨中,萌(______)生在如诗如画的山水里。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义重情深的恩赐
①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②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③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④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⑤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⑥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⑦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⑧“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⑨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⑩“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
⑪“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⑫“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⑬听我说下去么。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⑭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⑮又是水。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⑯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小题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2】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小题3】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小题5】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义重情深的恩赐
①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②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③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④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⑤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⑥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⑦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⑧“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⑨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⑩“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
⑪“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⑫“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⑬听我说下去么。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⑭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⑮又是水。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⑯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小题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2】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小题3】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小题5】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手机正在毁掉下一代
①手机曾被形容为青少年儿童的“电子保姆”。但如今,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日本多数学校发布手机禁令,要求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英国卫生部门则建议,16岁以下儿童只在十分必要时才使用手机。手机对青少年儿童的伤害正在引起各国的关注。
②长时间玩手机,对下一代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三位医生拿自己的孩子做了7天实验,结果发现:玩20分钟手机,三名孩子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平板电脑,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有信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荧光屏幕会对眼部造成损伤,手机信号辐射的影响也证据不足,但全球公认的是,长时间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发病率提高。这主要与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有关。盯着屏幕时间长了会影响泪液分泌,易导致视疲劳,从而引发或加重近视,也可能让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中小学生的配镜年龄都在走“下坡路”,降幅在2—3岁,配镜度数则不断攀高。另一项调查也发现,我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由1970年的不到1/3上升到如今的将近4/5。
④此外,香港理工大学有调查发现,近30%的青少年因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产生了颈痛、肩痛、腕部不适等症状。
⑤专家们认为,处于身心发育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不当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⑥首先,注意力不集中。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手机上过多、过猛、过滥的信息轰炸,无法持续和深入的“浅阅读”不利于大脑海马区的发育,对长期记忆不利。这一点在儿童身上体现得比成人更明显。
⑦其次,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影曾对2000多名10—18岁的青少年做过一项与网络成瘾相关的调查。她发现,“用电子产品来干什么”与其产生什么影响密切相关。相对来说,用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等,不太容易导致问题;用来打游戏则会大大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智能手机将游戏从电脑转移到手上,让玩游戏变得更容易,这无疑会增加部分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⑧再次,容易没耐心、攻击性强。李新影说,一方面,丰富的信息能扩大青少年儿童的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手机移动互联网也增加了青少年儿童接触各种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机会。经常接触不良信息的青少年儿童,相对更具攻击性,耐心也更差。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小题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3】请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盯着屏幕时间长了会影响泪液分泌,易导致视疲劳,从而引发或加重近视,也可能让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
【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小题5】读完选文后,请你对合理使用手机提两条建议。
手机正在毁掉下一代
①手机曾被形容为青少年儿童的“电子保姆”。但如今,不少国家开始向“电子保姆”宣战。日本多数学校发布手机禁令,要求不得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英国卫生部门则建议,16岁以下儿童只在十分必要时才使用手机。手机对青少年儿童的伤害正在引起各国的关注。
②长时间玩手机,对下一代最直接的影响是视力下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三位医生拿自己的孩子做了7天实验,结果发现:玩20分钟手机,三名孩子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玩20分钟平板电脑,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有信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荧光屏幕会对眼部造成损伤,手机信号辐射的影响也证据不足,但全球公认的是,长时间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发病率提高。这主要与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有关。盯着屏幕时间长了会影响泪液分泌,易导致视疲劳,从而引发或加重近视,也可能让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中小学生的配镜年龄都在走“下坡路”,降幅在2—3岁,配镜度数则不断攀高。另一项调查也发现,我国16—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由1970年的不到1/3上升到如今的将近4/5。
④此外,香港理工大学有调查发现,近30%的青少年因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产生了颈痛、肩痛、腕部不适等症状。
⑤专家们认为,处于身心发育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如果长时间不当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⑥首先,注意力不集中。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说,手机上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手机上过多、过猛、过滥的信息轰炸,无法持续和深入的“浅阅读”不利于大脑海马区的发育,对长期记忆不利。这一点在儿童身上体现得比成人更明显。
⑦其次,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性。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新影曾对2000多名10—18岁的青少年做过一项与网络成瘾相关的调查。她发现,“用电子产品来干什么”与其产生什么影响密切相关。相对来说,用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等,不太容易导致问题;用来打游戏则会大大加大网络成瘾的可能。智能手机将游戏从电脑转移到手上,让玩游戏变得更容易,这无疑会增加部分青少年儿童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⑧再次,容易没耐心、攻击性强。李新影说,一方面,丰富的信息能扩大青少年儿童的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手机移动互联网也增加了青少年儿童接触各种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机会。经常接触不良信息的青少年儿童,相对更具攻击性,耐心也更差。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小题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3】请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说说理由。
盯着屏幕时间长了会影响泪液分泌,易导致视疲劳,从而引发或加重近视,也可能让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
【小题4】结合选文内容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
A.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提高就是因为他们近距离用眼和缺乏户外活动。 |
B.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只会影响人的视力,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其他伤害。 |
C.长时间不当使用手机,对儿童和成人的注意力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
D.用电子产品来获取学习资料等信息或进行社交等,很容易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 |
4.语言表达- (共1题)
5.综合性学习- (共2题)
9.
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__________水的__________:有的婉转低回,有的__________;你能__________花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__________水的__________:有的婉转低回,有的__________;你能__________花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10.
最近,某校开展“经典文化伴我成长”活动。请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摘自“新浪网”)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请补充正方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正方:
反方: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
(2)读了材料一、材料二,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简要概括。
(3)盐城市海滨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水浒》《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示例:《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4)有人认为,轰轰烈烈读国学,这很好,但也要注意内容的选择,不然效果适得其反。请你结合下面两句话中的其中一句,谈谈如何真正地从国学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选自《三字经》,意为:臣民服从君主,子女服从父亲,妻子服从丈夫。)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选自《论语》,意为: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摘自“新浪网”)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请补充正方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正方:
反方: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
(2)读了材料一、材料二,你从两则材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简要概括。
(3)盐城市海滨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水浒》《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示例:《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4)有人认为,轰轰烈烈读国学,这很好,但也要注意内容的选择,不然效果适得其反。请你结合下面两句话中的其中一句,谈谈如何真正地从国学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选自《三字经》,意为:臣民服从君主,子女服从父亲,妻子服从丈夫。)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选自《论语》,意为: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