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
(3)你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4)他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什么帝国?
(5)你如何理解“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了西腊文化的影响。”?
(6)古代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形式有哪两种?在现代文明交往中,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阅读下列有关法制、民主、改革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的自由民。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对哪部法律的描述?该法典在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二:伯里克利扩大公民的权力…全体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教版《世界历史上》
(2)材料二体现了古代哪一地区的民主政治?其在西方民主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三: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该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3)材料三是对哪两部法律的描述?这两部法律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材料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通过改革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君和封臣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君,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则没有臣属关系。
(4)材料四中的“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种什么传统观念?
材料五:诏书规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第四,兵制方面,京师设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
——《世界古代史资料选辑》
(5)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改革?这次改革在该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深远影响?
(6)请选择法制、民主、改革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其认识。
2.选择题- (共27题)
A.封建主日渐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
B.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
C.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
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
A.工厂和乡镇企业 |
B.租地农场和工厂 |
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
A.亚历山大帝国 | B.西罗马帝国 |
C.奥斯曼土耳其 | D.阿拉伯帝国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