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革命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美两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有哪些? 这些文件是怎样实现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的?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它们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三: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作用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
(1)材料一表示的是哪一革命的经过?该革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美两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有哪些? 这些文件是怎样实现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的?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它们的崛起给我们什么启示?
2.
世界近代史上,人口移动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状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材料二:15世纪至19世纪初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1)最能反映材料一中“被迫性移民”的典型史实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示意图,写出15世纪至19世纪初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的两条主要路线。促使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的因素来自哪个大洲?
(3)材料二中“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开始于什么事件?它有何积极影响?
(4)依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相关史实的认识。
材料一: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状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材料二:15世纪至19世纪初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1)最能反映材料一中“被迫性移民”的典型史实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示意图,写出15世纪至19世纪初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的两条主要路线。促使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的因素来自哪个大洲?
(3)材料二中“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开始于什么事件?它有何积极影响?
(4)依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相关史实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5题)
3.
“仅1100-1300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
A.享有自由权和自治权,完全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 |
B.农奴在城市住满一百零一天,即成为城市居民,获得人身自由 |
C.城市争取自由自治,包括了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寻求领主支持 |
D.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
5.
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草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
A.阿拉伯帝国 | B.雅典 | C.罗马帝国 | D.日本 |
6.
西方的契约精神源远流长,以下内容未涉及到契约关系的是( )
A.中世纪西欧的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 B.中世纪西欧庄园里的领主和佃户 |
C.中世纪晚期出现的租地农场 | D.中世纪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 |
7.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封君封臣制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 B.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政策 | D.促进本国封建制社会的形成 |
8.
屋大维已经是终身执政官和最高统帅了,后来元老院又授予他“奥古斯都”及“元首”的称号。从此,元首和执政官合二为一,帝国就此建立。该事件发生在( )
A.公元1世纪晚期 | B.公元1世纪前期 |
C.公元前1世纪前期 | D.公元前1世纪晚期 |
10.
不可忽略的是,凯撒还进行了币制和历法的改革,他所采用的________除了少数改动之外,一直保持到今天,为大多数国家采用。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象形文字 |
B.儒略历 |
C.楔形文字 |
D.智慧宫 |
11.
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他们的学习报告中出现了“西方文明之源”、“公民大会”、“《荷马史诗》”等关键信息,据此可推断出他们研究的对象是( )
A.古埃及 | B.古巴比伦 | C.古希腊 | D.古罗马 |
12.
达·芬奇(1452——1519)和哥伦布(1451——1506)是意大利人同一时期的历史人物,下列对两人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实践活动都具有创新精神 | B.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
C.都推动了西欧社会走向近代 | D.都推动了意大利商业的繁荣 |
13.
观察下图,关于黑奴贸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②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③为美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④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①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②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③为美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④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因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作者关于美国革命的评价,是因为它
A.脱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
B.确立共和体制,实行三权分立 |
C.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
D.战胜封建王权,实行君主立宪 |
16.
《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不能说明拿破仑战争( )
A.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
C.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 D.得到欧洲各国人民的支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