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971年,宋太宗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考古资料显示,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北宋初年,广州市舶司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南宋时,留居泉州的外商数以万计,不仅有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而且还有意大利人等,这些人中不仅有商人,而且还有传教士和旅游者,在国外人眼里,宋朝的航海技术、科技力量等遥遥领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隆庆开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开关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原因。
材料一

公元971年,宋太宗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后又在杭州、明州置市舶司。考古资料显示,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迹象。北宋初年,广州市舶司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南宋时,留居泉州的外商数以万计,不仅有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而且还有意大利人等,这些人中不仅有商人,而且还有传教士和旅游者,在国外人眼里,宋朝的航海技术、科技力量等遥遥领先。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等
材料二 隆庆帝即位后,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史称“隆庆开关”。这直接影响了之后世界白银的流向。至此围绕着西方对丝织品瓷器与茶叶的渴望,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对外贸易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隆庆开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开关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原因。
2.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显德元年,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大力进行改革。把中原无主荒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颁发均田图,均定河南六十州的赋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部分徭役。派宰相李谷等巡视黄河堤防,疏浚河道数百里,阻塞将近一个世纪的大运河重新获得开通。与此同时,他重用儒学文章之士,改变五代以来管理残酷、草菅人命的状况;针对后唐冗兵积弊,裁汰羸弱,严肃军纪。在此期间,柴荣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南摧南唐、北破契丹。显德六年,周世宗因病驾崩,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而赵匡胤只不过是延续了其统一进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柴荣改革的作用。
材料 显德元年,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大力进行改革。把中原无主荒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颁发均田图,均定河南六十州的赋税,取消两税以外的苛捐杂税和部分徭役。派宰相李谷等巡视黄河堤防,疏浚河道数百里,阻塞将近一个世纪的大运河重新获得开通。与此同时,他重用儒学文章之士,改变五代以来管理残酷、草菅人命的状况;针对后唐冗兵积弊,裁汰羸弱,严肃军纪。在此期间,柴荣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南摧南唐、北破契丹。显德六年,周世宗因病驾崩,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而赵匡胤只不过是延续了其统一进程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柴荣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柴荣改革的作用。
3.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以“清白之名闻天下”,被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中期以后,吏治松弛,贪风日甚一日。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时,派旗牌官至苏,通令禁止官员科派百姓铺陈衙署。“及入署,四壁萧然,公(伯行)恬然安之。”上任后,向全省发布一道政令:一黍一铢,皆民脂膏,宽一分,民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广大士民交相传诵,无不欢喜称快。康熙五十一年,张伯行上疏劾勋臣之后、江南江西总督噶礼,揭露其“营私坏法”“数十事”及与考官为奸等罪状。他在疏中大声疾呼:惩办噶礼等人,“振千古之纲常,培一时之士气,除两江之民害,快四海之人心”。康熙六十一年,康熙表彰张伯行,说:“凡为大臣,当仰体君心,惠爱百姓。如张伯行为巡抚时,凡地方情形,米麦价值,皆不时奏闻,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也。”雍正年间,张伯行以清官廉吏和学风纯正而受到敬重。七十三岁高龄时,升任礼部尚书,雍正帝赐与“礼乐名臣”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伯行“天下第一清官”这一现象。
材料 张伯行,字孝先,号恕斋。以“清白之名闻天下”,被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中期以后,吏治松弛,贪风日甚一日。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时,派旗牌官至苏,通令禁止官员科派百姓铺陈衙署。“及入署,四壁萧然,公(伯行)恬然安之。”上任后,向全省发布一道政令:一黍一铢,皆民脂膏,宽一分,民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广大士民交相传诵,无不欢喜称快。康熙五十一年,张伯行上疏劾勋臣之后、江南江西总督噶礼,揭露其“营私坏法”“数十事”及与考官为奸等罪状。他在疏中大声疾呼:惩办噶礼等人,“振千古之纲常,培一时之士气,除两江之民害,快四海之人心”。康熙六十一年,康熙表彰张伯行,说:“凡为大臣,当仰体君心,惠爱百姓。如张伯行为巡抚时,凡地方情形,米麦价值,皆不时奏闻,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也。”雍正年间,张伯行以清官廉吏和学风纯正而受到敬重。七十三岁高龄时,升任礼部尚书,雍正帝赐与“礼乐名臣”榜。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行受到皇帝和百姓敬重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伯行“天下第一清官”这一现象。
2.论述题- (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主旨,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材料
时代 | 概况 |
先秦 | 《荀子》:“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礼”赋予“法”的刚性,才能确保“礼”规范社会秩序和人行为的功能充分发挥。 |
汉代 | 春秋决狱,“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
唐朝 | 《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
宋朝 | 《宋刑统》将“八十以上及笃疾的死罪”改为“不死”,将其移至僻远小郡,并“给驴发遣”,免其老疾之苦。 |
清朝 | 《大清律例》:“以德教化,以刑弼教”,要求立法用刑宽严适中。 |
根据表格内容提取主旨,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3.单选题- (共8题)
5.
西汉政权建立后,一方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不准工商者衣丝乘车、不准工商子弟做官;另方面“驰商贾之律”,营造了相对宽松的经商环境,使得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了战国时代。这反映出汉初
A.以发展与稳定为要务 |
B.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
C.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
D.致富成为社会共识 |
6.
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另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入商人的行列。这一现象反映宋代
A.四民界限趋于模糊 |
B.整个社会信仰改变 |
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
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 |
7.
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上面写有“□□□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裹贴”的发现反映出
A.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 |
B.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 |
C.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 |
D.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 |
8.
清朝时期,新兴的中小市镇大多突破了传统“王制”(国家城市建设中的宫殿、住宅及街道的制度性规定)规划下的城市建设,呈现出无计划的无序性建设状态。这主要是由于
A.市坊界限已经被打破 |
B.工商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
C.城镇建设技术的落后 |
D.封建君主专制走向衰落 |
9.
地税、户税在唐太宗时已开始起征,但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开元以后,唐王朝逐渐加大了地税和户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税收政策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A.土地集中的加剧 |
B.自耕小农的增多 |
C.均田制继续实施 |
D.户籍制度的完善 |
10.
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天文历算 | 气象学 | 物理学和力学 | 地理学 | 生物学 | 数学 |
50种 | 1种 | 5种 | 11种 | 2种 | 12种 |
语言文字学 | 医药学 | 哲学和逻辑学 | 生理学 | 炮战技术 | 化学 |
5种 | 1种 | 6种 | 3种 | 2种 | 若干种 |
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
11.
下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情景。这一作品


A.表明唐代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
B.体现了文人画的创作特点 |
C.印证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
D.反映出唐朝社会男女平等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